不知是因为看得多写得多了终于有了点感觉,还是因为心胸放开了就突然有点开悟了,开始意识到那些文案连徒有空壳都谈不上,更不用说有打动人心的灵魂。
主编说我不够用心,没下功夫。
我一直拒绝接受这样的评价,不承认——心底也认为这根本就不是事实。我以为自己已足够用心,足够勤奋,没写出好的文案来可能真的是天资太差、没悟性。
但还是听主编的建议,读席慕容。
读到《盼望》,读到《印记》,泪流满面。某个早晨,重读到后者,依然泪盈于睫。
突然地,就想到自己写的那些文案。若要形容它们有多糟糕,大概就是没有灵魂的文字。
的确也看了不少别人的文案,也努力去模仿,可是真的不曾仔细思考过人家为什么那样写,有时甚至都没有用心去分辨那样写是否好,好又好在什么地方,不好又不好在哪儿。
结果便是,我模仿别人的句式、用词,出来的语句即便通顺,亦无丝毫美感可言,更无法触动人心。
现在看那些文案,感觉它们就像一具具木乃伊,隐约有点人形,可是已完全没有血肉,枯瘪的躯壳内没有灵魂栖居。
今天参加一个活动,遇见一个做广告的男生,才真正见识到“手不释卷”。听主持人介绍说,他是个文艺青年,特爱看书。
有人便问,工作这么忙,你哪有这么多时间看书?
他答,除了上班时间,我几乎都在看书,在等车时,在车上,在地铁上……
席间听他聊理想国出的不少书,冒出来的作者名字,如野夫,我都还没有来得及读。为此,深感惭愧,与他相比,自己简直是不称职。
曾经听主编说,汽车广告文案比图书封面文案难写多了。后来,看刘静锋和梁佐林的博客,果然,顿时觉得广告人都很牛,很有才。同时,也更深深地感到自己的文字功底和文学、知识储备实在是太不足了。
如果说,外在多是钱堆出来的,那么,内涵就大概是书堆出来的吧。两者一外一内,但无一例外,都需要在背后下真功夫。
如何写出好的文案,或者说,如何写出有灵魂的文字?大概别无他法,先大量阅读输入吧。
时间,就像海绵,挤挤总是有的。有人这么说。呵呵久违了的说法,有土土的亲切感。
有好大的提升空间呀!好好加油!
2013-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