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今天为了参加县里面开展进行的教师阶梯攀升活动。早晨四点半起床,就开始搜集资料,整理课件。进行“七说”说课准备!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精心准备,终于做出来了《记承天寺夜游》“七说”说课稿。
“七说”说课稿《记承天寺夜游》
一、教材分析
《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被贬黄州期间
写的一篇抒情散文,被编入部编新教材八
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本单元共编排了四篇
课文,每篇课文都是描绘自然山水的优秀
诗文。阅读这类诗文,可以激发灵性,陶
治性情,丰富文化积淀。《记承天寺夜
游》以寥寥数笔,描绘了月夜小景,创造
了一个清冷皎洁的艺术世界,传达了作者
微妙的心境。
二、学情分析
首先,学生七年级已经学了文言文,具备了定的知识基础,借助工具书理解课文的能力有所提高。
其次,文本、作者的经历和学生之间有
一定的距离。对于如何通过文章读懂作者的内心世界还需提高。
三、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了解作者,掌握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
2、过程和方法:学会正确读译,赏析写景妙处,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理解文蕴。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古人旷达的情怀,培养乐观进取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分析景色描写并体味意境
难点是体会作者旷达乐观的心境,及作者被贬后的内心凄凉及人生的感慨。
四、教学模式
我校一直推行三步五环模式,就是课前、课中、课后三步抓,五环是:自学检
测、整体感知、合作探究、品读感悟、拓展延伸。所以,为推动学校的课程改革,对本文采用三步五环教学模式。
五、教学方法
教法:
1、多样诵读。多形式、高频率的诵读课文。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
2、采用结合背景理解作者复杂而微妙的思想感情,启发学生乐观豁达的面对人生。
3、运用多媒体课件,通过画面欣赏,采用连话成文和对比的方法学会用散文化的语言描绘美景。
学法:
主要是以诵读法、圈点勾画法、小组讨论法及反馈练习法为主。其目的是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在自主、合作、探究中疏通文意,把握内容。品析美景,体悟情感。
六、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温故知新
出示一幅"月夜图",然后从古诗文写月的名句和它们反映的思想感情引入。
(二)作者及背景简介:
苏轼:(1037ー-1101年),字子瞻,号东
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少时博通经史,22岁时中进士。因不满王安石的“新政",自愿外放。元丰二年,42岁的苏轼因涉嫌“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后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本文就做于此地此时。
(三)整体感知,熟悉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在听读中注意标注字音和朗读节奏)。
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3、检测学生字音朗读停顿掌握情况。
1)读准字音
(2)读出节奏
4、学生对照注释,译读课文。
(1)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独自翻译课文,划出疑难词句
(2)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四)合作探究,理解文意
1、走进文本,鉴赏美景
教师导语:全句无ー"月"字,而又无ー字不在写"月”,请从修辞方法的角度分析这样写的妙处。
(1)问题设计:这个比喻句中的本体喻体是什么?写出了月色怎样的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2)板书
绘景 特点 心境
月色 积水空明 澄清 透明乐观
竹柏 一藻荇交横 皎洁 空灵豁达
2、走近苏轼,感受心境
教师导语:古时的文人骚客总是在失意的时候,对月光特别青睐,往往对月抒怀,表达自己的心情和感受。
(1)问题设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如何理解?
质疑:作者苏轼会是一个闲人吗?引出作者的写作背景:此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他在被贬之前官司至礼部尚书,一路被贬至团练副使,且不得”签书公事",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一个“闲"字包含着作者几多感慨,有贬谪的落寞,赏月的欣喜,自我排遺的旷达。
(2)板书:
贬谪的落寞
抒情: 赏月的欣喜
自我排遣的达观
(五)拓展练习,锻炼思维
你赞同苏轼的人生态度、处世之道吗?
自由发言,谈谈自己的感受。
(六)课堂小结,喜获丰收
1、学生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2、教师小结:《记承天寺夜游》这篇文章通过对庭中优美月色的描绘,让我们感受到苏轼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面对逆境达观处世、潇洒人生的难能可贵。
(七)、布置作业
1、月光,曾激发过无数诗人的才情,留下许多杰出的诗篇。请同学们收集一些描写月亮或月色的诗句,摘抄到语文本上。
2、背诵课文
七、板书设计:
绘景: 月色一一积水空明 空灵
竹柏一一藻荇交横 皎洁
抒情: 贬谪的落寞
赏月的欣喜 豁达、乐观
自我排遣的达观
板书做到简洁全面,重点突出。重点突出了本文写景的特点和作者独特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