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主题阅读的教学
第一节 主题阅读的教学组织
1.主题阅读的组合与教材里的文章组合有什么不同?
首先,教材中的文章承担着教学的属性,主题往往是明确的篇幅,也是受限制的语言是经过规范的。而主题阅读选文的自由度相对较大,事业更为开阔,选文相对比较完整,努力保持作者的作品原貌,保留结构的复杂性。
其次教材中的主题单元编选,虽然有一定的主题,但都是以人文主题为主,主题往往是含糊的,或者比较空泛宏大。而主题阅读并不局限于人文内涵角度,而是丰富的、多向度的,是寻求多个文本之间存在的某种连接点来建构主题。
2.主题阅读材料如何组织呢?
以人文内涵组织;以作家作品组织;以文学体裁组织;以表达特点组织;以阅读策略组织。
主题阅读的话题设计:
话题,是主题阅读教学最关键的要素。主题阅读的理想状态,是形成“人与人,人与文,文与文”的立体对话。
主题阅读教学需要老师们对单元内的文章做到整体把握,找到几篇文章的关联点,确定“主题”,展开阅读讨论。
主题阅读的话题应具有一定的张力,没有标准答案,鼓励孩子们有根有据的说出自己的观点与思考。
(1).多提出一些诠释性话题。诠释性话题需要学生梳理文中的内容,对有关话题的信息进行分析,通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才能得出自己的答案。诠释性话题,能引发学生运用思考推论等技能,为学生提供高层次思考的机会。
(2)多提出一些批判性话题。主题阅读为学生提供更开阔的阅读视角,注重学生从作文本中悟出自己的观点,注重学生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获得适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收获。批判性阅读就是一种与读者互动交流的阅读方式,一种对文本深度思考的阅读。
(3).多提出一些比较性话题和“文学欣赏”问题。你主题阅读中,根据单元文本的特点,通过比较性话题引导学生去发现文本的共同点或差异,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
3.主题阅读的课堂形态
(1)课堂上不讲字词,很少有感情地朗读。主题阅读课上学生要读多篇文本,如果纠结在字词上,学生会读不完。更重要的是,主题阅读教学与能力发展为主要导向,每课时教学指向明确,教学内容集中,另外,主题阅读课上主张学生采用默读,浏览,略读,跳读等阅读方式,让学生在短时间内阅读多篇文本,是学生一边读一边思考,不断提高阅读速度。
(2)课堂上有时没有板书。主题阅读教学课堂上,老师不是对错的评判者,而是平等的阅读者、思维的唤醒者、分享的激励者。老师要少讲,让学生们着重阅读思考分享。
(3)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学生举手不积极。主题阅读课堂上,学生们要静下心来阅读,沉下心来思考,用心倾听,用心回应。老师要提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提有一定思维力度的问题和布置有深度的学习任务。
(4)课堂经常是安静。在主题阅读中,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安静的持续的读,引导他们投入更高层次的探究学习中,提倡学生多用笔,勤于把自己的想法勾画批注在书本上。
第二节 主题阅读的操作方式
一、主题阅读的教学设计特点。
1.深层次的略读指导。
2.板块式的教学结构。
3.整体性、比较性、探究性的教学策略。
4.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二、主题阅读的阅读策略。
1.统整。即统合整理。通过一定的线索,将文本中的知识和重要细节通过某个话题进行处理,组成一个有意的整题创,而帮助学生形成多角度的认知,提升洞察力。
2.比较。根据一定标准,在两种或两种以上有某种联系的事物之间,辨别高下、异同。
3.联结。联结是相当重要的阅读策略。在阅读中,我们以阅读文本为原点,联系相关的阅读材料来印证、唤起并勾连生活经验来感悟理解。
三、主题阅读的一般教学范式。
1.呈现学生关于主题的初始认识。
主题就是一组选文中所蕴含的可以供师生讨论降格的话题,它具有可讨论性和开放性,主题在教学之初提出时,往往调动学生最初的认识和思考,这个环节即使了解学生对将要集体建构的主题的初始认识,也是激发学习兴趣,以开启主题的阅读学习。
2.从一篇切入,充实初始认识。
主题阅读是有多篇文章组成片与片,组成一个相对独立而又联系的整体。具体的阅读可以在主题的统领下,从某一篇切入,通过一两个话题的引导,促使学生阅读思考,组织学生的讨论交流,教师给予必要的总结提炼,从而获得此篇的主题理解和理解的策略和方法。
3.师生共同总结,提炼认识和方法。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针对主题指向阅读实践,阅读此篇的策略方法,通过师生共同总结提炼,为达成目标而运用的阅读策略和方法,或总结对文章意蕴的认识。
4.迁移运用,不断完善初始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