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是写给中产以下家庭看的,土豪飘过。
又是一年高考时,千军万马闯独木桥,众多学子命运改变的重要时刻点,不管家里有没人,都是全民关注。此前的毕业季,又往往会传出数百万大学生毕业,毕业即失业,收入如何低,甚至比民工还惨。对之对应的一个观点是,读书无用论,读大学不如打工,还若有其事的例出了两条途径的成本收益。在农村小城镇,确实也出现了弃学打工赚钱的事。
诚然,当今大学连续多年扩招,大学入学率能达到六七成,大学生的含金量已大大下降,早没了荣誉和光环。加上大学本身师资力量和水平参差不齐,大学生毕业后命运轨迹差距甚大。尤其是北大毕业生卖猪肉,清华毕业生考公务员,人大毕业生种地返贫等等,无论是他们本人还是不少社会人,都觉得跟母校抹黑,对不起母校。
这些例子当然不具有普遍意义,北大清华毕业生的工作收入,社会贡献,生活水平等等维度看,显然中位水平还是远超同龄人。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高考,如何看待大学教育呢。
村镇农村不少60,70后人对大学的认识长期停留在八十九十年代大学生干部身份和工作包分配,高考被认为是鲤鱼跳龙门和改变命运的阶梯,是上了大学一切就都好。从经济学上看这是以极小的成本博取极高经济收益的看法,要命的是他们还把这个看成一成不变和永恒的东西,这是他们砸锅卖铁支持子女读书的原因。然而极高的工作收入,地位预期与激烈的现实职场竞争,较低的起薪,构成强烈的反差,也是另一部分人鄙弃教育,认为上学不如打工的原因。
高考上大学的意义何在?是炫耀智商高么,是毕业了好找工作么,是毕业后好赚钱么,显然是做不到的。大学于个人最大的价值,是抽离了农村小城镇的世俗背景,进入殿堂般的存在,在这个新世界中重新塑造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让每个学子看到远方的诗情画意,并打上显著的学校标识特征。本科4年的学历影响如此深远,在见识,审美等方面是一个常识性的起点。
当然,大学之间天然是有水平高下之分,学校学术氛围,创业氛围,师资力量的强弱等都重塑了学子的气质,老师同学背景也天然是共同发展的资源。对高中学生而言,还是应该尽最大努力和可能去上好学校;是应该考虑能考上哪个学校,而不是要不要休学打工。对于平民子弟,高考上大学更是改变人生最重要的机会,是完全人生跨越最关键的一步。一旦选择休学打工方式,人生便少了很多可能,生活层次再提升更加困难,代价也更高。
现在上大学早已不是鲤鱼跳龙门,更不是毕业包分配,学历不是黄金,可以直接购买东西。上大学只是一个新的起点,新的奋斗阶段,意味着同样刻苦的学习,也意味着即学即用的实践。尤其是大学四年后半段,更要注意协调人与人的关系,磨砺个性,强化技能训练。对大部分人来讲,在毕业的时候,技能才是赚钱的第一手段,而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发展的基石。有了这个良好的起点,收入、生活总会越来越好。
怀念15年以前的高考,感谢母校,也祝愿每个学子取得好成绩,考上理想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