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成长?从学校出来,涌入社会的洪流中,开始学着独立,学着重新理解眼前的人和事。却惊讶于真实世界与书中世界的千差万别(也许很多人对外面的那个“社会”早有耳闻和防备)。
现在身边的人多数是新闻系毕业,而从他们口中听得最多的一句话便是:“我的新闻理想一毕业就碎了一地”。我没有学过新闻,但却能理解他们口中的新闻理想,无非是客观和真实。对,就是如此简单,可在这个商业化的时代,却被撕扯得支离破碎。
但不得不承认的是,丢掉那些所谓的理想,似乎才能更舒服地待在“社会”这个大环境里。听着周边人夸你“很会变通”,“很识实务”,“很聪明”,有时甚至会深以为然。
曾经用盖洛普优势识别器测试过自己的优势,“适应”是其中一个。当在适应的反面,我似乎也望见了“妥协”,我自然地说服自己一切都有它存在的理由,而自己只需要好好适应,就会习以为常。是的,我很好地融入到了这一片洪流中 ,但心却似乎还悬在半空,不知该归向何方。
周末时光大多用来见友,探亲,或者就是读书。读书的时候总会有一种回归感,心里很平静地认同着真实、善良、真诚、自我……可那种深切的回归感让我失落,似乎平时的自己已经与心中的那些认同渐行渐远,虽然有些事不是自己所能掌控的,但也还是心有戚戚然。
今天问一个发小,觉得小时候好还是现在,发小说觉得现在好,至少有自己的想法和思想。是啊,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岁月,我们的思想逐渐被打磨出来,有的来自经历,有的来自书本,有的来自课堂,有的来自身边的人。
但让人细思极恐的是这些被造就的思想,若不经由自己不断向内心的追问来确定的话,很多都只是别人嫁接给我们的想法,以及半成品的思想。它们存在于我们心里,却也是让我们惴惴不安的部分。你有察觉到吗?
在这个越来越多元的世界 ,一面是丰富,一面却是迷失。你要怎样过你的一生?你要与谁朝夕相对?这样本来严肃的问题,却在不经意之间让他人为我们决定了。父母说:“安安稳稳一辈子就好”,老板说:“想那么对干嘛?好好赚钱!”,朋友说:“年轻就是要拼”。暂时不去论断这些声音是否发自内心,就算都是肺腑之言,但它真的适合自己吗?
其实只有自己能找出答案,也许这个答案会从别人嘴里说出,但能感受到怦然心动的却只有自己。你可以在追寻答案的路上,却不应让他人来论断自己的路途。
在日夜奔劳的日子里会麻木,其实在无所事事的日子里同样也会。麻木到忘了自己的所爱所恨,忘了自己本来想去往哪里,忘了自己还在去寻找的路上,好久都没有前行。
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
我们的成长似乎也是如此,年少时的纯粹终究与年迈时的纯粹轮回相逢,不同的是前者是天然所致,后者却是选择。
真正的成熟,也许从来都不是适应这个世界的世故,而是在明白了所有套路和世故后,回头选择纯粹天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