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后,特别是有了孩子,回家的频率从一个星期一次变成一个月一次。打电话的次数也从一天一次,变成想起来才打一次,甚至,当想起来要打的时候,因为暂时被打断,取消了拨出去的念头。然而,每次聊的话题也都是这些:要注意身体,不要干太多农活了。电话那头回过来的话,也永远都是笑眯眯:没有了啊,最近闲闲的,地里没有活干,整天在家里泡茶看电视。当然,这些都是骗人的话。至于为什么要这样说,肯定也是不想让我们做子女的,在外面担心吧。
哪个外嫁的女儿不想回家呢?爸爸妈妈的家对于我们来说,永远都是最放松的窝,不需要承担太多大人的责任,只需要做回爸妈疼爱的孩子,翘着腿看电视,第二天睡到自然醒,醒来还很享受地听老妈一句:没事做就多睡会。这样的舒心轻松,只有在父母的家里,才能感受得到。
可是,很多时候,这只是一种假象。经常快12点了,日头高高晒着路面,爸爸依然还没有回家,只有一种可能,他一定是去做散工了,就是帮人家干些力气活,挖坑,扛石头之类的。虽然不愿意承认爸爸已经老了,不再有年轻时那样力大无穷的干劲,但每次劝说他不要再去打散工时,心里还是会不好受。毕竟那是逼着他承认自己已经走向衰老。而这才是最残酷的。然而,又心疼他因此受伤。去年就是因为帮人家修整一块地,搬起石头的时候使不上劲,石头的尖角砸穿了他的左脚大拇指头,他只能跛脚走路了两个多月才慢慢恢复正常。期间的一切农活,家务,全都落在妈妈一个人身上。他伤痛,妈妈也受罪。所以,就算逼他承认,也好过那种煎熬吧。
所以,每当面对这些杂七杂八的事情时,我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无能为力的难受。父母为我们受了一辈子的苦,等我们真正长大能挣钱的时候,却没有办法让他们好好休息。我们挣的钱,可能自己都不够花,需要用大钱的时候,父母还希望能帮衬点。所以,尽管我们嘴面上让他们停下辛劳的双手,他们又怎敢随便松手。对儿女有用,才是他们最值得骄傲的事。身体上的劳累,又怎能比得上帮不上儿女忙的心酸呢?
父母的爱,和子女的关心,似乎是一场拉锯战,没有输赢,却注定让彼此牵挂,不舍放下。
最好的家庭情景,在我看来,就是回家能吃到妈妈做的童年味道的饭菜,听听爸爸高谈阔论菜地的收成,那是他的成就,赚多赚少,那一亩三分地,一直都是他的战场,他的王国。厨房也是妈妈的王国,不过妈妈不善处理“国事”,所以少不了被爱唠叨的姐姐念。对于此,妈妈是颇有微词的,在她的战场上撒野,其实很不尊重她。但爱唠叨又爱做事的姐姐,看这一团乱的灶台、锅碗瓢盆,总是一边做一边念,念着收拾着,一顿饭出来了,“战场”的散乱已去,被“阅兵仪式”上那种整齐划一的方阵取而代之。
其实彼此也都知道,不需要这样讲究,随意点,哪怕橱柜里有蟑螂出没,都不应该影响我们越来越难得在一起的谈笑风生。外面的压力不再,人前那种客气含蓄没有,唯有的,是真实的我们,在父母面前敢大声也不怕他们责怪的坦荡。
当然,我们有更好的方式去做这一切,好好和父母家人说话,不因言语无形中的意外受到伤害。希望所有人都能掌握说话的艺术,不只在人前讲究,在父母面前,自己放松的同时,也能让他们开心。虽然我们明白,无心的言语伤害并不会削减父母对我们的爱,可是如果还学不会另一种方式,那真的就还只是一个长不大的小孩,所谓的放松,不过是撒泼罢了。
有人说,吵吵闹闹才是一家人最真实的状态。也许那是TA没有见过别人和谐相处的模样。有另一种活法,以我们不曾遇见的方式,真实存在着。
当然,各有各的好,人活着,不过是一场游戏。但愿我在游戏里,还可以想起来经常打电话,经常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