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偶遇女儿的班主任——丁伟老师。在谈到在女儿学习上有什么问题时,丁老师说:“自学能力也很强,就是很少见她问问题”。
也就是说,女儿学习上的问题是——喜欢独处,不善于发问。女儿的这个性格很像我,我就是一个喜欢安静的人,上学时也是喜欢坐在教室的角落,自己学习,朋友说我有股“专劲”。但是现在,我真的不太喜欢我这种性格,我有很多缺点,我也开始不喜欢现在的我。
我需要改变自己,敞开自己的心扉,让朋友流入我的心田。我的影子不喜欢我走路的姿态,不喜欢我的呆若木鸡的表情,不喜欢我优柔寡断的性格,不喜欢我玩世不恭的心态,不喜欢我吝啬的赞美语言,不喜欢我固步自封学习力,不喜欢我沾沾自喜的炫耀,不喜欢我风格不搭的着装,不喜欢我专政武断的风格 ……我有很多黑点,我需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改变,我的影子时刻在看着我。
今天读胡大平老师的《寻找自己》,刚好读到《觉察之妙》这一章,关于觉察力书中写道:
要时刻觉察我们是处于敞开的模式还是关闭的模式。细胞只有两种状态,敞开时外在的物质与营养能够进来,内在的物质与营养能出去,细胞一张一弛可自由流动;而当细胞遇到危险时,就切断了与外在的联系,外就是在的物质与营养也进不来,里面出不去,长此下去,细胞只能在一个自己的小容器里循环了。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我们与身边的关系也是一样。当你与对方敞开时,你与对方是连接的,能量是流动的,你的感觉是温暖有爱的,你感觉你的生命是有意义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感觉与对方有着深深的共鸣,你与整个宇宙都是一体的,你充满了愉悦和喜乐;而当你与对方关闭时,你的身体是紧绷的,能量是闭塞的,你感觉到孤独与无助,你感觉到隔离、疏远与切断,你感觉即使你赚了很多钱,生命也毫无意义。你陷入了深深的隔绝与恐惧中,你觉得像个孤儿,不被理解,不被爱,有着被遗弃的感觉,你与他人、万事万物以及整个宇宙失去了连接,你的生命火焰越来越弱,你丧失了生命的热情与活力,生命变得奄奄一息。
是敞开模式还是关闭模式,取决于从小到大的生命经验形成信念、价值观、世界观、规条,和所有经历产生的人格面具、盔甲以及习性反应。
今天早上,在学校微信群里,霍春丽老师发了一段话:
人生只有一件事情,就是开悟。开悟就是活的坦然,活得沒有恐惧,担心。人追求的所有事情,是让自己开心;开心是一个功夫,需要修炼,是每分每秒的觉察,每分每秒的修炼。
我问霍老师什么是觉察呢?
霍老师回答道:“ 觉察我认为就是深入感觉到自己的存在,知道自己的情绪,需要,性格特点,对自己的言谈,举止,心情等方面开始的客观感知,善于觉察能更好的把握自己,较好的与人相处。”
我给霍老师点了十个赞,因为在她的帮助下我进一步明白了觉察之妙,我是一个很少觉察自己的人。
回到主题女儿的学习问题上来。女儿不善于发问的真实原因是我造成的,我在与女儿成长的过程中通过错误的沟通方式把自己的弱势性格传递给了她,这种弱势性格就是封闭自己,而造成封闭自己的内因是缺乏觉察心。
不善于发问是做学问的大忌,敞开心扉是敢于发问的前提,觉察力是敞开心扉的内核。
如此说来,分秒觉察,分秒精进,离开自己看自己,便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