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魏书生是站在时代的高度来认识培养自育能力问题。他认为培养自育能力,是学生切身利益的需要,是人民的需要,是国家利益和党的利益的需要,当然也是心理上的需要。那么,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来培养学生的自育能力呢?魏书生认为,从心理学理论来看问题,任何心理品质和个性特征的形成,都要经历知、情、行、恒的心理过程才能形成和发展。自育能力和自学能力一样,既是一种优良的心理品质,又是一种个性特征,当然也必须经历知、情、行、恒的心理过程才能形成和发展。所以,魏书生在培养学生自育能力的时候,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一样,也是通过知、情、行、恒四个阶段来进行的。他将整个过程的四个阶段的内容分别确定为:“知”的阶段解决“自我认识”的问题。认识什么?“认识新我旧我之争”;“情”的阶段解决“自我体验”的问题,即“感受新我胜利的幸福”;“行”的阶段解决教给方法的问题,主要是“制订扶植新我的计划”;“恒”的阶段解决“自我鞭策、养成习惯”的问题,做到“日夜自新无歇时”。培养具有自育能力的一代新人,是魏书生教育思想的鲜明特色。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和魏书生的观点对我很有启发性。他们强调了自我教育的重要性,并认为通过知、情、行、恒四个阶段来培养学生的自育能力是一种有效的途径。
首先,通过“知”的阶段,我们需要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理解新旧自我之间的冲突,并明确自我教育的目标和方向。
接着,在“情”的阶段,我们需要引导学生体验自我教育带来的积极情感,如成功感、幸福感等,从而增强他们自我教育的动力和信心。
然后,在“行”的阶段,我们可以教给学生一些具体的方法,如制定计划、监控进度、调整策略等,帮助他们更好地实施自我教育。
最后,在“恒”的阶段,我们需要培养学生养成自我教育的习惯,让他们能够持之以恒地进行自我提升和成长。
这样的培养过程不仅有助于学生形成优良的心理品质和个性特征,还能够让他们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更加自信和成功。这确实是值得我们在教育实践中深入探索和实践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