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今天继续学习和分享叶武滨老师的时间管理100讲-第5讲,主题是计划—大脑是CPU不是硬盘。
关于“计划”这个主题,叶老师分为5讲进行诠释,从第4讲到第8讲。上一讲和大家分享的是第4讲,也即计划主题的第1讲,今天将和大家一起分享计划主题的第2讲,即5讲,这一讲分享是上一讲的延续。
在上一讲里,叶老师跟我们分享了一个很重要的观点“人生不在于做了多少事,而是在于把重要的事用心做、提前做,做到极致。”强调我们要关注重要的事,即那些对人生有重要意义和影响的20%的事情。
但是现实中,却存在一个矛盾点,让我们很难实现专注要事,那就是我们的大脑的四个特性:念头无限,内存有限,容易遗忘,产生焦虑。
首先,我们来看看“念头无限”。
每天,我们的大脑都会接收到很多干扰,这些干扰可以划分为内部干扰和外部干扰。
什么是内部干扰?就是大脑中想到的事情,比如帮孩子报篮球培训班、这个月的水电费还没有交,订餐厅和老同学出去吃饭等等。
那什么又是外部干扰?比如老板的电话、同事突然来找、哭闹的孩子,突然响起的门铃声等等。
这些内部和外部干扰时不时就会冒出来干扰我们,让我们很难专注。
其次,大脑内存有限。大脑和电脑一样,有内存,而且内存非常有限。
再次,大脑容易遗忘。因为大脑内存有限,而念头又无限,所以有些念头就容易被遗忘。
计算机领域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概念叫做“堆栈原理” —后进先出,这个原理运用到大脑的特性解释也非常适合,大脑只能记得最近发生的事情,稍微久一点的事情记忆就变得模糊了。再往前久一点的事情我们就忘记了。也好比大脑是一个米缸,我们不断往里面添加新米,最先吃掉的也是上面的新米,陈米永远留在下面。
最后,大脑容易产生焦虑。因为大脑念头无限,而内存又有限,所以大脑容易遗忘,你总是隐隐约约记起什么事情要做,但又想不起是什么事情,且当我们忘记重要的事情的时候,我们就容易产生焦虑。
上面所说的大脑的四个特性环环相扣,最终让我们难以专注于重要的事情。
那么如何处理这个矛盾点,让我们能抓住要事出成果呢?
叶老师提出了一个观点,也是中国的三大思想体系强调的一个观点,那就是“活在当下”。换句话说,就是一次只做一件事。
那么如何做到呢?
叶老师推荐的方法就是把它记下来,可以用纸笔,也可以用电子工具,并且建议后者,因为携带方便且容易保存。且提出了记录的四原则: 一切,快速,手边,可靠!
一切,就是指记录要全面,要彻底。不论是工作的,还是生活的,还是个人的事务;不论是近期的还是远期的,不论是确定还是不确定要做的,不论是自己要做还是委托给他人做的,无论是从哪里收集的信息,邮箱也好,微信也好,不论是一个念头,还是一个创意、想法,都要把它收集下来通通都要把它记下来。
快速,就是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描述,最好不要超过7个字。
手边,指的是用于记录的工具需要随手可得,比如放在手边的纸笔,或者手机打开的记录事件的app 。
可靠,指的是用于记录的工具的有效性,比如笔要确保能写出字,手机记录的app 可以正常发挥记录功能等。
通过记录,让我们的大脑得到解放,不再成为硬盘,不再成为记忆的工具,而是成为CPU,发挥它思考的优势,这样,就可以让我们能够专注于对人生有重要影响的20%的事情。
对于叶老师这一章节的分享我非常有感触,因为自己过去的生活就像叶老师所描述的那样,很多事情都用大脑来记,即使有的用笔写下来,也是这个记事本记一下,那个电子文档记一下,所以每天大脑都会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待办事项,念头想法,还因为记录得散乱找起来非常花时间,要么就被自己遗漏或遗忘,弄得身心疲惫、焦虑不堪。
当和叶老师学习了时间管理后,我第一次尝试用一个工具把这些乱七八糟的念头记录下来后,突然感觉大脑被放空,整个人都轻松了下来,减少了焦虑。这时候再想要去专注一件事情的时候,就发现比以前容易了很多。
关于叶老师强调的搜集要全面和彻底,我也感触非常深。
日常工作中,我通常会用邮箱、微信甚至开会来沟通,所以我的信息来源就会有很多,用了清单工具学习搜集事件后,刚开始我还是只习惯把大脑中想到的事件放进去,而忘记去搜集邮箱或微信中的事件,有一次就是因为没有及时搜集和处理邮箱中的事件,导致一件重要的事情差点被遗漏而酿成大错。
所以,经过这些经历和体验后,我现在在搜集信息到清单系统时,会把所有可能的“收件箱”的信息都先过滤一遍,对于不做或与我无关的信息即刻删除,其他的都转到我的清单收件箱中,再进行下一步处理。这样,自己就不会再容易遗漏重要的事情了。
不过记录也是需要练习的,按照叶老师说的刻意练习,反复练习,最终才能真正养成习惯,发挥它清空大脑的作用。
最后,我总结了一下,把大脑中的事务记下来的好处,除了上面提到的可以让大脑得到的释放、减少焦虑外,还能够帮我们及时收集容易转瞬即逝的创意和想法,这些都是宝贵的财富。同时,还因为记下来,让自己不遗漏与他人约会等诸如此类的重要事情而使我们的信誉提高了,帮助我们成为一个信守承诺的人。
朋友们,看了这一讲,你们是否有和我类似的感受呢?是不是也像我一样收获不少呢?你们是否也期待叶老师更多的分享呢?
如果是,欢迎大家与我一起上喜马拉雅,继续学习叶武滨老师的《时间管理100讲》,每天一讲,每讲6分钟,相信会持续给你带来不一样的收获和启发!
(以下内容来自叶老师喜马拉雅专题课程 【叶武滨时间管理100讲】)第5讲【计划】大脑是CPU不是硬盘
叶老师提到了一个重要思想叫GDT,它来自美国一位叫戴维艾伦所写的三本书《搞定一》《搞定二》《搞定三》有一个重要的理念它能够管理事件,它的重要观点,大脑是CPU,不是硬盘。
因为我们每个人大脑的特点并不是都可以了解,我们登入大脑很有意思,中国的三大思想体系强调一个话题,三大哲学思想,如是道,洋洋洒洒,反反复复,唠唠叨叨,始终在说一件事“活在当下”,当下就是时间。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只有当下我们才能感受到!心猿意马、为什么是什么?
我们大脑每时每刻都有无穷尽的念头。当我们有些事情没完成,我们想着要做什么事,应该做什么事,别人委托我们做什么事,或者我们让别人做什么事,只要这个事情没完成,就会引起我们的关注,就会让我们焦虑。
大脑不容易记住细节,比如说昨天你读过的书你现在可以记起来读到第几页吗?其实我们大脑只有一个模糊的印象,大脑对细节,随着时间的流逝是越来越不清晰的。所以在有的事情在很久以后要做的话,我们现在很不着急,一旦不着急的事情我们就很容易忘记,事情一多我们就更容易忘记了,大脑其实是一个思考问题的器官,而不是一个记忆的器官。很多人往往喜欢靠大脑来记忆,记忆是低级功能,思考是高级功能。但是大脑的内存非常有限,当我们没有完成事情,我们就会容易焦虑,正在做的事情就容易被分心。按照的戴维艾伦的观点总结一下,我们想把事情办成我们就要活在当下,就要很专注,专注就等于不分心,分心就等于你有没完成的事情!
管理自己不能靠大脑,必须靠另外一个系统,这个系统一定是可靠的,纸笔也算,现在互联网科技的年代,最好用手机,要把大脑所有的事情全部写下来,这也是老生常谈的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的意思。我们把所有的事情写下来我们的大脑就清空了,可以做到随时记录,当我们能做到随时记录的时候,大脑才会放松,大脑才能腾出精力去做更多的思考。
每天当有新的杂事进来,都可以先记下来,但这只是第一步,这是GTD思想所在,我们需要一个流程来解决时间管理的问题,而不是用一个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