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9月辞职到现在已经过去整整1年,最开始有辞职的想法是去年4月,用了近5个月时间犹豫、思考和准备,最终在9月提交了辞职申请,9月28日离开了前公司。并不是完全出于自愿辞职,但一些事情和想法也激发了内心一直想辞职的小火苗。
1. 刚开始工作的时候
2014年2月进入公司,当时姥爷在市区医院重症监护室,我和妈妈在医院看护,接到人事电话问能不能第二天入职,我想都没想说可以。
在这之前,还有一段很短暂的工作经历。2013年6月毕业后在学校附近找了一家物流公司,同事似乎都很忙,部门经理从早到晚接电话,没有人理我,整天跟个傻子一样对着电脑填票据。公司提供中午一顿饭,上下班有车接送,第一个月工资加节假日补助领了1250元,第二个月就辞职去准备考研了。买了一堆书,租了学校宿舍床位,还拖老师介绍了一个时薪75的家教,边带学生边复习。结果离考研还剩一个月的时候,看到老家这家公司招聘,月薪是4300,提供宿舍、一日三餐和交通。毅然决然放弃考研一心奔工作去了。笔试和面试在同一天,公司是新成立的,正处在大量招人的时期,很顺利就通过了。
现在回想起当初跟家人说自己将要拿到的薪水,心里是特别兴奋的,加上福利待遇,家里人一致认为我靠自己的能力找到了一份好工作。
工厂刚成立还在建设期,上下班要通过很多道临时搭建的门,各处都有保安把守,在园区要穿安全鞋戴安全帽,以至于下班后我也把安全帽提在手上。有一次出去吃完饭打车回宿舍的时候,很多出租车司机都不停,最后终于打到一辆车,司机说看我拿着安全帽以为是附近工地上的工人,怕把车弄脏了才没停的。内心五味陈杂。好在建设期结束之后这个安全措施就取消了。
因为是新公司,入职最早的同事也不过一年多,也都还算是新人,而且据说整个公司员工的平均年龄是27岁,而且我所在的部门90%都是男性,对女生相对照顾,氛围很好,所以当初我是真心喜欢这个公司的。
刚开始的工作内容是每天翻译文件,跟工程师们跑现场做记录,开会做翻译交流,正好是自己的专业(韩语),也能快速提高语言水平,工作就一直这么坚持了下来。
2.潜藏在内心的辞职冲动
闺蜜和我同年,进了一家媒体公司当记者。和在工厂灰头土脸的工作相比,我对出入写字楼的白领有着本能的羡慕。虽然她通勤要挤公交地铁,三餐住宿也得自己解决,但是能和文字、和人打交道,总好过我每天都要面对的钢筋水泥机器设备。刚入职的时候我就一直想,工厂的工作做几年攒到钱之后,要去做自己喜欢的工作,或者出国读研,总之不能一辈子困在工厂里。
但是,对未来的目标不明确,只知道自己不想要现在的生活,却不知道想要追求什么。也担心辞职后找不到比现在性价比更高的工作。虽然闺蜜的工作陆陆续续换了好几个,从这个写字楼换到下一个写字楼,而我一直都在工厂里夜以继日。
公司的工资制度也很人性,随着普调和晋升,加上业绩考核成绩优秀,平均每年都能提升1500~2000,到2018年的时候,每月到手都可以拿到13000,还有额外4个月的奖金。
3. 开始对岗位失去信心
工作的五年来,一直都从事的是翻译和文职岗位,虽然按照公司制度晋升成了工程师,还考了一堆技术资格证,但是实际工作依旧是文职,很难上升到技术管理岗。就当前的岗位来看,没有明确的发展前景和提升空间。技术含量低,可替代性强。也因为岗位关系,杂事很多,帮别人完成别人的工作似乎成了一种义务,工作中得到的更多的是自我消耗和被消耗。也渐渐感受到,作为会干活的底层员工,只是被上司利用的工具。
在无法摆脱劳动力创造价值的环境里,我现在能做得只有创造自己的不可替代性价值,及Alpha值。而在目前岗位我能创造的Alpha值为:韩语能力的提高,办公软件使用,以及无形的全球500强企业工作环境,基层人际关系。
2017年开始承担CA(组织文化创建)工作,虽然公司的创想很美好,打着“一流的公司靠文化”的噱头,但其实不过是频繁的组织策划活动和团建,解决员工不满,安抚和疏导员工关系,等等一系列类似于“奶妈”的工作。公司不支援额外费用,领导又希望有多样的活动。为达成分数、完成任务而做的低效活动,耗时耗力而且无趣。
公司大了会议自然也多,周而复始地为领导准备会议资料、做报表、调整格式,以及帮领导报销各种他个人的出差旅游房租汽油费,这成了最占用时间又和自己无关的工作。这是工作中感觉自己被当做“工具”最直接的感受。会议资料是中方员工做好后,由我翻译和润色,汇总到一起上交给韩方领导,虽然每个大公司在运作时都需要类似传输纽带的角色,可是“纽带”往往会变成下端人偷懒的途径,做得好坏无所谓,反正有“纽带”在编辑润色。所以我经常收到的报告连小学生作业都不如,改语言表达,连错别字和格式都要改,还要添加数据,反复修改后才可以上传给上级领导。很多时候整个办公室都下班了,只有我留下来加班给报告润色。
上面的这些,而且不止这些,都让我变得精神压力大,月经不调,脱发,甚至鬓角两边长出了很多白发。
4. 这个工作给我带来了什么
从一个公司辞职,就像和男友分手一样,分手后总要多想想他的不好,才可以让自己庆幸分手分对了,甚至后悔怎么没有早点分手。当然前男友肯定是有有点的,不然当初干嘛和他在一起。
所以辞职是辞职了,前公司还是给我带来了很多有益的东西。
首先是平台作用。全球500强的公司在制度上是非常规范的,大到法律法规,小到个人福利,一切在规章中的事情,公司都会处理的非常妥帖,在工作中让人倍感舒适。
同事都是一群善良的人,因为格局都差不多,只有更傻,没有太聪明。可能聪明或自认为聪明的人早已离开,只留下平庸的一群人,满足于现状,或并不安于现状却不知如何变得更好。这群人成了我在工作中的朋友,一直到辞职后这么久还经常聊天。就像大家都在同一个学校读书,而我只是中途换了个学校而已。
在岗位中学到的技能,比如外语更加流利,轻松驾驭办公软件,主持会议和讲座,策划活动和晚会,锻炼了报告和公文写作的文笔,懂得如何协调人与人的关系等等。在工作中可以提升人的社会性,如果脱离了工作,这些能力的加权值就会变得很小,拥有这些能力,可以为下一个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5. 督促我裸辞的几件事
被房租和自我安慰式消费压垮的年轻人。虽然公司提供2~4人的宿舍,但为了提高生活质量,我还是从工作第二个月就搬了出来。工作的5年时间里,我换了4处房子,房租也是越换越高。虽然收入在涨,但是永远满足不了想消费更多的欲望。一开始工作以为很快就可以攒到钱然后带着30万出国留学,可实际上到工作第3年,我还是一分钱都没有攒到的月光一族。
工作的地方离老家只有不到200公里,我一年也回不了几次家。爸妈会偶尔来看我,考虑到爸妈来,我租了两室一厅的房子,布置了两张床,可实际他们一年能在我这里住的时间也就3~4次而已。
加班是常态。很多时候不是集体加班,而是因为我工作性质的关系,只有我一个人在加班。在办公室里待到10点,成了最后一个关灯的人。回家洗漱后躺在床上,一天就结束了。工作强度大,每天喝10杯咖啡,晚上还是瞬间入睡。
坏情绪具有传染性,在工作中的暴躁与沮丧,会影响到家庭和社交生活。工作的压力让我对家人没有了耐心,周末丧失活力,也刻意在躲避社交。加班带来的身心疲惫,在情绪上,已经影响了我的全部生活。
在同一条线路上每天上下班持续了5年,公司远离市区,个人活动区域一直都很小。在路上看到有人摔倒不会下意识去扶,看到有人掉东西不会提醒他,忙碌让我变得越来越冷漠。
上司的个人事务太多。前面提到我要帮他报销各种他个人的出差、家庭旅游、房租、养车和汽油费。因为上层领导都是拖家带口来中国的外国人,生活中的事情就难免比较麻烦。以前没车的时候,出门打车都要打电话给我,让我给司机说他要去哪里。后来有车后,公司给派了司机,他嫌弃第一个司机把司机自己的电话号码贴在车头上,而不是贴他的,好像司机把他的车当成自己的车,非要换掉。嫌弃第二个司机身上有味道,嫌弃第三个司机在他提出接送老婆孩子的时候给他脸色看,第四个司机第一天出车就撞了,直接辞掉。不到两年的时间,我帮他换了第五个司机后,我辞职了。
工作第一年交了同部门的男朋友,可谈了大概半年吧这个渣男说他要考研,以考研为由辞职并分手。之后就一直单身了近3年,直到遇到现在的男朋友(已经是老公了)才顺利脱单。这里奉劝大家一句,在公司里谈恋爱,除非能走到结婚的,不然别瞎谈,如果活动圈子只有公司,在同一个窝里分手后很难找到下一个。我身边也有很多同一部门的同事成功恋爱结婚的例子,社内恋情没有十足的把握,不要轻易下手。
6. 辞职后的状态
2017年5月遇见,2018年1月在一起,2018年4月男朋友工作岗位变动,当时并没有辞职跟他走的念头,我以为我的感情之路就此结束了。可是男朋友的不懈坚持,让我开始思考到底是选择工作还是选择家庭。
辞职前,我经历了长达四个月的犹豫期。不断衡量工作的价值,值不值得我一直干下去。虽然在收入上来看确实是一个不错的工作,乐观得计算了一下如果持续在这个公司干下去,未来10年预计能收入300万。可是如果我离开了这个公司,我可以收入多少呢,我不知道。但是正因为辞职了,我才有时间开始思考我接下来可以做什么,我想做什么。
老公在我的想法上很开明,我提出要读研的时候,他是非常支持的,所以也很庆幸我最终(暂时)放弃了工作,选择了家庭。现在已经辞职了一年多,和老公领证结婚到怀孕,一切都顺理成章。
快秃顶的头发也在辞职之后的几个月内疯狂生长(虽然发际线还是不可挽救)。
以前一天喝10杯咖啡还倒头就睡,现在喝一口都会失眠。
上班之后过劳肥的体重,终于在辞职之后有规律的健身中减了下来。
也在这一年内,我读完了近100本书。
没有工作的焦虑感还是一直在的,但是这一年多的休整期也算是给疲惫的自己放一个长假,努力读书认真思考,脱离了职场,有闲暇时间去尝试新事物,并决定下一步应该怎么做。
但是不得不说,办完辞职手续,扔掉繁琐又不开心的工作,从公司离开的那个瞬间,
真!的!是!非!常!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