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个人都是行者,都在取人生的真经,都会遇到九九八十一难。坚持住!一生做成一件事,就很了不起。”六小龄童如是说。
之前看西游记觉得孙悟空是一个不专一的人,直至看到他撰写的《行者》,让我改变了对他的看法,没想到他才是整部戏中最最专一的人!让我不得不佩服他!
《西游记》中,孙悟空曾经离开四人集体回到花果山,唐僧是意志最坚定的,可是和孙悟空一起演戏的“师父”却不是一个,而是三个——汪粤(唐僧的戏没有演完,为了拍摄很多电影,离开了剧组)、徐少华(因为当时他有一个机会去家长的艺术学校学习,那个时候文凭特别重要,他义无反顾地去学习了)、迟重瑞(他为人平和,有耐心,信佛,现在已经是居士了);二师兄猪八戒两个——马德华(身怀绝技,会推拿按摩,后来成了剧组的义务保健医生)、崔景富;三师兄沙和尚也有两个——闫怀礼(他真诚、热情、善良、老实,演了前25集,因年纪大了换了中国京剧院著名花脸演员刘大刚先生)、刘大刚;在这17年拍摄过程中,《西游记》中毛毛躁躁、经常想离开取经队伍的孙悟空,却从头演到了尾。
有人戏称他们是“铁打的孙悟空,流水的师兄弟。”
一生一部戏,一个角色,一个六小龄童!
六小龄童的坚持,很大一部分来源于从小受家庭环境的影响,还有一小部分是为了完成二哥的夙愿,二哥临终前说的最后一句话:“当你演成美猴王孙悟空的那一天,就能见到我了。”于是乎,他坚持每天练功,到处拜师学艺,虚心向别人求教,家人的鼓励,贵人的指点,好人的帮助,让这个初出茅庐的六小龄童的演艺事业渐渐有了起色。
《行者》讲述了六小龄童行走生命的 历程。回顾57年岁月,人生如戏,酸甜苦辣,五味杂陈。他正如玄奘西游一般,行走在漫漫沙漠上,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探寻人生和艺术的真经。同时,在取经的路上也收获了属于自己的爱情。
如果说吴承恩赋予孙悟空生命,那么六小龄童则赋予孙悟空灵魂,并且让孙悟空真正的腾飞起来。
《西游记》中有个孙悟空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的片段,经历了五百年风霜雨雪的磨砺。在这五百年的“有期徒刑”中,孙悟空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我想,孙悟空在第一个一百年中会觉得不服,嘴里总喊着“如来,你把俺孙给骗了”;第二个一百年中,他一直在问自己:我怎么会在这儿;第三个一百年,他开始思索自己为什么会失败;第四个一百年,他终于明白了天外有天;到了第五个一百年,他终于有所省悟,之后他开始逐渐成熟,直到观世音菩萨给他一个提出一个建议——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立功赎罪,他欣然接受了。
我们常说犯错误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犯了错误之后不觉醒,还觉得自己根本就没有错,这样就无可救药了。
孙悟空被压在五行山下整整五百年,但是这个苦他并没有白吃,五百年后,他终于省悟了,并且找到了可以为之奋斗的远大目标。
五百年的磨练,让他从顽固无知渐渐走向成熟稳重。如果当初放荡不羁的泼猴没有遭受这一劫难,现在依然是一个泼猴,不会有“齐天大圣美猴王”之称,也不会有家喻户晓的“三打白骨精”等传奇佳话之说,更不会有师徒四人同甘共苦取得真经的圆满修行。
《西游记》可谓是一部巨著,百看不厌,讲的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故事,每个情节都能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启迪。在结尾中,师徒四人取得真经,正高兴地往回走,可是突然掉到水里,一部分经书也湿了。师徒四人手忙脚乱地把湿漉漉的经书晒到石头上,快干时,八戒一撕,字粘在石头上,破损的经书无法挽回了!唐僧很痛心,正要批评八戒。但是孙悟空不这么看问题,他看看天,看看地,对师父说:“师父,天地本不全,经卷哪有齐全之理呀。”
艰苦如唐僧师徒四人,历尽艰辛取得真经,而真经依然不完整,留下遗憾,我们这些凡夫俗子,还有什么不能释然的?我们每个人都有一部经,我们都是西天取经的行者,看淡人生中的不如意、不完美,也是一种智慧。
最后,我想说的是无论是《西游记》这本巨著的成书过程,还是高僧玄奘的真实经历,都告诉我们一个最重要的人生道理:一个人一生能做成、做精一件事,就很了不起。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图/北海道墨鱼
编辑/北海道墨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