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阴阳、五行”与“人体科学”的关系
将“五行”的“木、火、土、金、水”分类概念运用于中医的经典理论,其中最为奇妙和让很多现代人难以理解、接受的就是与人的“肝、心、脾、肺、肾”“一一对应”的“五脏”理论了。
为什么一个哲学认识概念能够对应人的五脏,而且如此“天衣无缝、巧夺天工、如有仙助”?想必古人发现此对应关系时也会惊叹和狂喜, 但他们没有迫不及待地盲目地肯定或否定,而是调动科学求实的态度主动地在实践中探索之中的联系。“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不断完善”,而非现代很多自以为是所谓科学卫士那样“大胆否定、煽情挖苦、标新立异、哗众取宠”。
从《黄帝内经》的写作手法和内容以及能够掌握的历史资料上看,以现代人体科学已经得到公认的成果来梳理和校正中医经典理论的某些不够准确的论段就可以发现,古人先贤对于“人体科学”限于时代和科学知识的认知水平,虽然是“知其然但不知其所以然”,不过也没关系,因为医学能够成功的根本在于“能否治好病”、能够真正地“治病救人”。千百年来亿万人次的实践证明这个“五脏”理论不但行得通,而且还很好用,医学沿着这样的方向发展,就是符合“科学”或者说“道”的标准。
虽然目前中国的科技水平的发展举世瞩目,但是从基础科学的原创性来看,敢于拍胸脯宣称百分之百属于中华民族的原创科学基础理论成果,除了《黄帝内经》、《伤寒论》等所代表的古典中医基础理论和现代物理学家杨振宁先生的“规范场”理论,还能找到第三家吗?希望我是孤陋寡闻了。
“阴阳”与“五行”理论是在中国古典哲学思想领域极其杰出的代表,简单、深刻、好学、易用。上至思想大家,下至算命先生、三教九流,从中都能找到称手的“兵器”。而哲学也是普遍的具有一般指导意义的方法学,所以当它同人体医学相结合,必然具有天然的相容性,简单地说就是它所描述的现象和道理在人身上一定都会有特定的现象、对象与之关联、呼应。那么地球上的自然界中有没有不与之呼应的生命体呢? 当然有,而且在上亿年的历史长河中一定数不胜数,只是可以肯定的是,不能与之呼应的任何生命体都已经在亿万年的历史长河中被无情地淘汰了,包括现在每一天都继续不断灭绝的各种普通人未知的生物种群。
现代科技成果早已揭示,构成大自然植物的主要基本元素为C、H、O,而构成动物和人体的主要元素为非金属C、H、O、N、P、S和金属K、Ca、Na、Mg、Al、Zn、Fe等12种元素,以及在“元素周期表”中36号元素以前的元素都按照微量元素的身份不同程度地存在。各自元素之间的比例近似地球上各元素成分的含量比例。因为人也是大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其中必然具有“木、火、土、金、水”的各种属性,只是他们会以各自独特的方式表现出来,需要有心人来用心去联想和体会。
人体中最重要的金属元素是铁(Fe),因为它含量最高,是血红蛋白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什么不是其它金属元素呢?因为铁相对于其它金属的含量在地球上最为丰富。那么为什么铁元素成为了地球上最为丰富的金属元素呢?它是从哪里来的?我多年前曾经在大学讲授金属材料大班课课堂上问过这个问题,全班阶梯大教室200多个同学默默无答,我得意并高兴地告诉大家,我也是在2周前从中央电视台的科教节目中才搞清楚我们身体中铁的来源。地球的核心就是高温的铁芯熔岩。
铁是从哪里来的? 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是的!它与人的正确思想来源刚好相反,的确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准确的回答是它来自宇宙”超新星爆炸的碎片“。
按照“元素周期表”的排列和目前主流的“大爆炸”理论,宇宙从大爆炸开始以后,经过一个十分漫长的宇宙尘埃阶段,随着氢(H )的出现,先是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黑暗期,然后星云尘埃的旋转摩擦,聚集生热,达到了氢(H)核聚变的点火温度,出现了大量的恒星,整个宇宙开始有了光。恒星按照“元素周期表”的顺序继续进行下一轮核聚变,一路冲到铁(Fe), 但不幸的是从铁往后,核聚变释放的能量不足以支撑恒星维持自身稳定的存在,只能瞬间爆炸成为一颗超新星,实现了终结自身之前最后的疯狂美丽的能量大放送,铁以后的所有元素都是在这一瞬间借助爆炸释放的能量产生的。所以在宇宙中它们的尘埃含量比例迅速减少,而铁的含量则成为了一个分水岭。大量的宇宙尘埃汇聚成地球,铁在地球中成为了真正的主导核心。
又经过了几十亿年,地球上的生命体才出现,所以其分子链的组成一定是与这个生物体与所处环境元素成分比例相一致的,因为它们就是从这样的一个环境中诞生的。我还不能确认中国古人“混沌”的概念是否与大爆炸之前的“夸克汤”或者之后的(黑暗螺旋星云)状态等效,他们是否具有大爆炸或另外的宇宙形成知识,并凭借智慧悟到了这一点,创立了“天人合一”的概念。但是现在回过头来“科学而客观地”审视“阴阳、五行”理论与人体科学的关系,古人先贤对于人和大自然之间的关系认识真是相当的科学和超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