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兰克林是个很特殊的人物,他从来没有出任过美国总统,可是100美元上印的不是华盛顿,不是杰斐逊,也不是林肯,而是富兰克林。他对美国历史的影响力由此可见一般。(当然也有可能因为绿票子是由他印刷的缘故>_<)
这本自传由富兰克林本人亲自执笔,从其年少时说起,止于独立战争前期。下面简述一下我读完后的感悟。
冒险精神
年少的富兰克林酷爱读书,几番波折后,他放弃其他工种,开始跟随兄长成为一个印刷工学徒,为的是可以有机会借此读到更多的书籍或是文章。很快,富兰克林便成长为一个优秀的工匠,并着手尝试印发自己的报纸。然而旧时的学徒制度对富兰克林而言是巨大的桎梏。最终在1723年,17岁的富兰克林选择独自一人出走到费城,在经过了多年艰苦的早期奋斗后,逐渐成为当地的印刷业巨头。
很多时候,冒险精神是步入伟大的必要条件,如果富兰克林安于子承父业,很难想象他最后能开辟出自己伟大的事业。
关于放弃部分安全感,李笑来曾经举过一个深刻的例子:部分动物放弃了眼睛长在头部双侧所提供的宽广视野,转而选择了将双眼进化到头部前侧。这样的选择最终使得这些动物在智力的发展上取得巨大的优势,最成功的案例,当然就是我们人类。
超越当下的第一步,往往就是要离开现有的舒适圈,逼迫自己学习并取得进步。
严苛的道德自律
富兰克林并不笃信宗教,这在当时可以说就是个异类,而他与父亲最大的矛盾也是在这里,他总是用各种借口敷衍不去做礼拜。
这就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很好的参考:现在我们中的大多数人也没有宗教信仰,而缺乏了信仰,我们又该用什么,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呢?
富兰克林给出的答案,是近乎严苛的道德自律。他给自己设计了一个表格,上面罗列了13种美德,每天回顾自己的行为是否有污点,凡是有污点的就记上标记。最开始,富兰克林会着重关注第一个美德,如果能做到某一个礼拜,这一项完全没有污点,那么下一个礼拜,着重关注的美德会额外新增一个一,以此类推。
尽管,富兰克林承认自己在忙碌时会顾及不上这种反思,并且在从政后也放弃了这种形式。但是我想,这种自律的精神还是非常值得借鉴的。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也是如出一辙。
核心竞争力
接下来想说的,是核心竞争力的问题。
富兰克林非常的聪慧好学:首先,他是一个优秀的印刷工匠,创立了自己的印刷厂;其次,他是个发明家,他改进的火炉因为非常节省燃料,被广泛采用;再次,他又是一位法学家,在许多的场合拟定各种商业或是政治上的合同以及法案;此外,他还是一位科学家,他因为论证了闪电与电具有相同的性质,而被举荐为皇家学会会员。
而支撑富兰克林,达成他这些成就的核心竞争力,我想应该是这两个,一个是勤于思考的软实力,另一个则是擅于写作的硬技能。勤于思考促使富兰克林在诸多领域都有深入研究,而擅于写作则帮助他极大地拓展了自己的影响力。在富兰克林的这篇自传中我们可以窥探到,他的所有优质人脉资源的积累,都与他擅于写作的这个特长密不可分。
而我由此得到的启发则是,一个人的核心竞争力,未必是某种专业性的技能。尤其在这个技术迅速迭代的时代,专业性技能其实花个1-3年就完全能够初步掌握。而拥有一项可以持续发挥作用的通用技能,则会对自己更有长效的帮助。
共建型社会
最后我想谈的这个,也是我最羡慕富兰克林的地方。由于时代的特殊性,在富兰克林的时代中,几乎我们现有的所有公共服务,都是由富兰克林参与筹资创办的,包括:图书馆、学校、医院、教堂,甚至是消防队、自卫队也是都是富兰克林提案筹建的。
在这里,我想突出的,并不是富兰克林个人的作用,而是想强调,所有的这些,都是人们亲自参与并成功建立的。我把这样的社会称为“共建型社会”,这与我所期待的社会是何其相似。
我觉得我们中的很多人都有一种错误的期待:他们希望由国家承担更多的责任,而不是自己挺身而出。然而这样就会带来一个问题,一旦你要某个组织承担更多责任,就意味着你要赋予其更多的权力。最后的结果,你懂的。
结语
富兰克林的这部自传,到独立战争前期就戛然而止了。在自传的最后几章,我们已经能够体会到,美洲人民与英国统治者间的矛盾在逐渐激化。
很高兴在这部200多年前的著作中,看到与自己近似的很多想法。也推荐给各位,希望各位读完后也能与我交流,碰撞出新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