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我们常常感到迷茫和困惑。我们努力地在生活的舞台上扮演着各种角色,却在不经意间迷失了自我。然而,有一句苏菲谚语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活在世间,但不属于它。” 而阳明心学也教导我们,要 “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这两句话所蕴含的智慧,为我们揭示了一种强大而又独特的人生状态 —— 入世不入局。
曾经,我们或许都有过这样的时刻:对自己充满不满,缺乏安全感,觉得自己毫无价值。我们的内心仿佛有一个巨大的空洞,无论怎样努力都无法填满。我们不断地向外寻求认同和价值,渴望从他人的赞美和肯定中找到自己的存在意义。然而,这种向外求的方式就如同抱薪救火,只会让内心的匮乏感愈发强烈。
我们在追逐外在认可的过程中,逐渐失去了自我。我们被人际关系所消耗,被环境所左右,为了一时的不如意而痛苦、迷茫、焦虑和恐惧。我们深陷在生活的棋局之中,无法自拔。
但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藏着一个真正的自我,一个超越了所有身份标签、情感波动以及外在评价的本体。这个本体本来圆满,不被情绪、思想或外部事件所影响。它如同一面清澈的镜子,映照着世间的一切,却不被任何所沾染。
我们之所以感到匮乏,是因为我们错把假我当成了本体。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为了适应社会,我们逐渐发展出了人格,也就是所谓的小我。小我是我们这具肉体在这个世界的生存策略,它由我们从小接受的教导所形成,让我们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什么是安全的,什么是危险的。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形成了很多自动化的情感、认知、思维和行为模式。这些模式几乎都是围绕着自我保护、需求和内在的匮乏感形成的。小我通过外在的追求来填补内心的空缺,让我们误以为自己是匮乏的,从而导致焦虑、不满和持续的索求。然而,小我实际上只是对我们在这个物质世界生存的一种保护机制。但当保护过度时,它就成了一座监狱,让我们成年后还禁锢在婴儿期的行为模式里,失去了探索真我的可能性。
当我们有足够的觉察力,时刻意识到我们不是这套自动化程序,我们就可以自由地定义和选择自己的反应模式。这便是觉醒。一旦醒来,我们就会发现那个真正的自我,那个本体。它不属于这个世间,从不入局。
当我们了悟本体之圆满时,我们的生活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会放下对过去的遗憾和对未来的焦虑,全然地活在此刻。每一个瞬间都变得鲜活而真实,充满无限的可能性。
我们会变得更加开放和包容。我们不再评判或抗拒外界的变化,而是对一切充满理解和接纳。这种接纳并不意味着放弃努力或行动,相反,它使我们的行动更加有力,因为它们来源于内在的自由而非外在的压力。
在这样的状态中工作和生活,我们变得既专注又放松。我们可以全身心地投入每一个任务,同时也不忘享受过程本身。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出自内心的喜悦而非外在的期望,因此无论结果如何,我们都能保持内心的平和。
比如,有一位画家,他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曾经一度陷入了对名利的追逐。他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不断地参加各种展览,迎合市场的需求。然而,他却越来越感到疲惫和空虚。直到有一天,他停下了脚步,开始反思自己的内心。他逐渐意识到,自己真正热爱的是绘画本身,而不是那些外在的荣誉和财富。于是,他开始回归内心,专注于自己的创作。他不再在意他人的评价,只是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最终,他的作品变得更加富有感染力,也得到了更多人的欣赏和认可。
又如,一位企业家,在商场上拼搏多年,一直以追求利润为目标。但随着事业的发展,他却感到越来越焦虑和不安。后来,他接触到了入世不入局的理念,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他意识到,企业不仅仅是为了赚钱,更应该为社会创造价值。于是,他调整了企业的发展战略,注重产品的质量和服务,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在这个过程中,他不仅收获了事业的成功,还获得了内心的满足和安宁。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达到入世不入局的状态呢?
首先,我们要培养觉察力。时刻关注自己的思维和情绪,当我们发现自己被小我的自动化程序所控制时,及时停下来,深呼吸,重新选择自己的反应模式。
其次,我们要学会放下。放下对过去的遗憾和对未来的焦虑,专注于当下。不要被那些无法改变的事情所困扰,而是把精力放在我们能够改变的事情上。
最后,我们要保持内心的喜悦。做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不要被外在的期望所左右。当我们从内心的喜悦出发去行动时,我们会发现,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我们也能够为他人和社会带来更多的福祉。
在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让我们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不入局,不迷茫。让我们挣脱内心的囚笼,开启入世不入局的非凡之旅,去探寻那个真正的自我,去拥抱内心的圆满。相信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将会收获一个更加美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