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爱玲中十五焦点团队第566天分享
一个24岁的男性,从初中开始,跟人打交道就不自然,不敢跟人对视。担心自己的言语冒犯到对方,也担心别人对自己不友好。这些状况今年来逐渐加重,已经发展到难以忍受的程度。
我们做了多次咨询,这个状况基本解决了。他回顾对他帮助最大的是,让他觉察到自己内心感受到跟别人的距离是多少,以及真正的距离是多少。
他说,自己感觉跟他人的心理距离非常近,近到我几乎能看到对方的毛孔,听到对方的呼吸,触摸到对方的皮肤,甚至闻到对方的味道和听到他的心跳。这让我很紧张;而实际距离应该是很远的,就像我办公室那两个一天到晚乐呵呵的小伙子之间的关系一样。
我们讨论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的。他得出的结论是:因为他父母离他太近了,在他上大学之间,几乎没有一个人独立做过一件事,或者单独见过一个人。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父母人格对孩子的影响多么重大。
人格不独立、个人边界不清,以及把自己的能力转移给他人的人,经常会这么调节人与人的距离: : 远了,通过抱怨把距离拉近一点;近了,要通过攻击把对方推开一点。
拥有独立人格的人的态度是:你离我远近,跟我无关。
心理学家曾奇峰说过:父母是什么人,比父母做了什么更重要。这里的“什么人”,指的是人格。那什么样人格的父母是好父母呢?有很多说法。曾奇峰说:清爽的人。也就是父母有这样的特点:在关系中边界清晰,不黏黏糊糊,能够自得其乐,不太依赖他人;处理事情里短果决,不拖泥带水;尊重他人的边界,不搞模糊不清的关系。等等。
父母怎样达到人格“清爽”的境界呢?
一是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觉察能力,包括觉察自己的情绪、想法、愿望和行为,并且去理解这些状态后面的意义;
二是去跟各种人打交道,在新的人际关系中松动自己的人格僵化的部分。看到更多的可能性。
三是让自己成为有趣的人,自己生活有趣,丰富多彩,就不容易心生抱怨,不会要求用孩子的成就抵消内心的低价值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