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正南面,瀑布古来闻。万里朝沧海,千寻出白云。寒声终自远,灵派孰为分。除邓天台后,平流莫可群。
来到庐山,当然要杜绝走马观花式的观望,还是要身体力行的去体验和感受。庐山住宿一晚,第二日略感疲惫,但当我了解到“花径”背后的故事,那就是瞬间精神抖擞。
当年诗人白居易以越职言事的罪名被贬任江州司马,诸事不顺自是万般无奈,感慨万千。可生活还得继续,心态还要保持。
就这样,他与庐山东林寺法寅大师及十几位好友,从他新建好的遗爱诗草堂出发,一同来到庐山顶山的大林寺散心游玩。当他们一行人,踏上大林寺地界时,就明显感觉到此处气候与山下截然不同。
其实这个时候已到暮春时分,并不是桃花正当时,虽然庐山下面的桃花都已凋谢,而此处的桃花却含苞欲放,仿佛又回到了早春二月的光景。如此的景色,却是如此的遭遇,他的内心自是久久不能平复,但是这一发现,却也为他带来了新的希望,变得更加喜欢这个地方。
白居易被眼前的春色深深的吸引,如遇知音一般,随口诵出七言绝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此情此景,赏桃花大有兴致,随后便提笔留下了“花径”二字。花径为何意?就是指开满花儿的小路。此后人们将白居易当年赏桃花的地方叫做“白司马花径”。
如此的心境,却遇见了别样的风景。无疑这是对他内心和遭遇的一种治愈。
走过了花径,就来到了白居易草堂。
白居易既是名播中外的大墨客,也是一位情味高远的园林艺术巨匠。他的诗文以园林意象为题材的数不胜数,表明了他对天然美有足够的观赏力。
白司马花径:开满花儿的小路,人间四月芳菲尽,山上桃花始盛开。说的就是这里~
一景为“洗耳飞泉”。白诗《香炉峰下新置草堂》云:“何以洗我耳?屋头落飞泉。何以净我眼?砌下生白莲。”此景典出“许由洗耳”,是白居易隐逸思想在园林设计中的体现。
二景为“清泉绕舍”。堂东瀑布之水,汇而成溪,绕舍而行,形成“清泉绕舍”之景。
三景为“方塘幽趣”。白诗云“淙淙三峡水,浩浩万顷陂;未如新塘上,微风动涟漪。”
四景为“石涧长松”。一条小溪去草堂西南仅百米,落差大处,白居易名曰“石涧”,今人称为“桃花溪”。
五景为“日晒红纱”。此景出自草堂东面的山枇杷林等等。
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七景,为“山僧清影”。
白居易一生与佛教渊源颇深,庐山草堂的选址与山北佛寺的分布有着密切的关联。草堂紧邻遗爱寺,东西林寺亦举目可望。
方知:站的高,才能看的更远。
对于有些人来说,爬山就像一个人在追逐梦想的过程,虽然出发时人潮如涌,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如愿到达山顶,开始可能应者云集,但只有意志坚定者才能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坚持到最后一刻。
但对我来说,徒步爬山都不是什么大问题,早就习以为常。这是一种放松心情的方式,也是特别简单的快乐。在山顶吹吹风,远观蓝天白云,又能忘却市井的繁杂,放空自己,深度体会高处自有风景在。
连爬两天庐山,只觉得太幸运。当日的天气似乎比前一天还要更好一些,晴空万里的感觉,给人以非常舒适的体验。俯瞰九江市区的景色,清晰度很高。
要知道,爬庐山的前一天山里还下了很大的雨,如今碰上这样的晴天,实在是让人倍感荣幸。
若想抵达山顶,当然要禁得住考验,还要有耐力和体力往上爬啦!
终于,我爬到了顶。
真心佩服当日上山的爷爷奶奶们,这么密密麻麻的台阶,他们拄着登山手杖,就这么一步一步的往上走,直到爬到了山峰的最高处,留影纪念。
对于年轻人来说,爬爬山真不算啥,但他们可就不同了,可能每走一步都需要勇气。
其实,庐山上还生长着许多奇特的千年古树。
比如,这仙人洞外蟾蜍石裂缝间,一栋古松,从石缝中挤出,耸入云表,这便是有名的庐山。
悬崖峭壁,也抵挡不住它对生的渴望和追求。
“石松”,相传已有一千余年的历史。六朝松相传为东晋名僧慧远所栽,至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有幸看一眼这生长于庐山,兴许它已有1500年历史,一棵绝处而逢生的树。日后遇到困难时,也要不断的提醒我自己,不论身处何处,都要坚韧有余的活着。活着,才能生出奇迹。
接下来,就走向径直正前方的仙人洞,然后就准备下山啦。
凡事有始有终,还是要跟你道个别,再见了庐山,我们还会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