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听到身边有人谈境界、谈格局,那么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去理解“境界”或者“格局”呢?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在课堂上举过一个生动的例子,有一段著名的故事叫“三让徐州”,这个故事的过程我们不讲,我们只讲最终呈现的结果:陶谦把徐州的管理权交给了刘备。他没有交给儿子,没有交给侄子,没有交给班子成员、革命战友,但是他把管理权交给了外人刘备。
实际上无论是曹操、刘备、袁术、吕布,他们都想得到徐州,但从结果来看,曹操用30万大军打了两年也没有拿下徐州;刘备兵微将寡,但是他在很短时间之内就得到徐州了。原因很简单,刘备用帮人的方式求人,他懂得为别人努力付出,当他成全陶谦,为陶谦付出的时候,这老陶一感动,把徐州就给他了。
很多历史经验给我们证明了一个基本规律:有些事情用索取的方式一辈子也做不成,但是用付出的方式一转眼就可以做成。在中华文化当中有一个说法,叫“种福田”,意思就是说力所能及范围之内,尽量多做一点帮助别人的事情,为自己将来积功德、积福。
我们可以看到在三国故事当中,刘备就是一个擅“种福田”之人。实际上从更大的范围来看,无论是曹操还是孙权,他们都要发展生产,改善民生,他们都要安顿流民,开垦土地,让自己治下的老百姓一天一天过上丰衣足食的日子,这个其实都是在“种福田”。
历史经验证明,一个王侯将相之家,如果不“种福田”的话,那么它的结局就会比较悲惨。所以说在为人处事过程中,能懂得付出,成全他人,从长远尺度看,叫做“广种福田,纳福避险”;从眼前尺度看,叫“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讲个真实的例子,当初我刚开始读博士的时候,遇到过一个硕士的小师弟,他在写毕业论文遇到了一道坎,他的论文要使用一些非参数统计的模型或方法,但是他在这方面就比较薄弱,所以就向我求救。
因为在沟通过程中,听过我讲相关的知识,觉得我还挺擅长的。实际上我在这方面研究的也不太深入,但是看到师弟写论文紧张焦虑的状态,就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帮他。
结果在帮助他做相关的分析研究的过程中,我对非参数统计的相关知识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握,等到我自己在博士学习过程中进行后续研究的时候,这些知识都用上了。
好多年以后,他已经工作了,结婚了有孩子了,某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们俩又见面了。他非常感慨地握着我的手说,赵师兄要感谢你当初给我的帮助。
当时我就对他说,也要感谢你对我的帮助和成全。他就摇摇头说,师兄你真不用这么客气。其实我不是客气,我说的是一句实话,帮助别人的过程中确实自己得到了成长。从这个角度讲,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帮助他人,成全自己。
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也可以巧妙的利用这个规律。如果你觉得有一个知识点你掌握的不牢,你就跟别人去分享,你给别人讲明白了,然后你自己掌握的就肯定更牢固了。
在讲座结束之后,有一个听讲座的人问我,老师在讲座过程中讲了很多金句,有很多知识点,请问一下我应该如何能快速的把这些都掌握、都转化成自己的行动?我给他的建议:你把你认为有价值的内容都提炼出来,然后去给别人讲一遍,当别人听懂了听明白了,你自己也就真正掌握了。
苹果我有一个,我给你了,我就没有了;知识我有一个,我给你了,我自己才能真正的拥有。所以大家可以看到,学习过程本身就证明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成全别人,成就自己”就是这个道理。
职场也是这个道理,员工来上班,想的是拿;而领导来上班,应该想的是给。员工想的是今天我来上班,我能得到什么回报?而领导想的应该是今天我来上班,我能给大家带来什么,给员工带来什么,给客户带来什么,给投资人带来什么,给社会国家带来什么?当你这样一想的时候,那思路和格局自然就有了。
说到这儿我们做点小总结,如何理解境界或者格局?
一句话:用帮人的方式去求人,用付出的方式去进步,成全别人,成就自己。
——摘自赵玉平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