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就是211院校毕业的。
算个屁!
走南闯北的,也没少碰钉子。
以至于后来帮公司HR去招聘的时候,我阴暗心理爆发,想起了自己找工作的场景,扮演了一回冷面杀手。
记得有位高个子帅哥,勇敢冲上来投简历,并慷慨陈词:我认为,成绩只能代表过去,为什么只看过去不看未来呢?
已经处于投射状态的我,接过简历,瞄了一眼,一个三本学校。我于是冷冷说道:成绩是代表过去,你过去没有成绩,我凭什么判定你将来一定有成绩?你在学校不学习,难道是想等到了公司里开始好好学习?公司为什么要花钱让你来学习?
帅哥脸色一下子红了,抽回简历转身离去。(对不住啊,哥们)
明面上我说的是他,其实愤怒的是自己。
大学里解放了天性,没日没夜只有两件事:踢足球,看动漫。蹉跎了四年,就是这个结果:算个屁。
并不是学校算个屁,而是我把自己当成了个屁。走上了社会,再也不能靠着考前突击去忽悠,没有真本事,就滚蛋。
人终究得靠后天努力。
02
嘉儿是我最好的朋友,学校比我的还响。
出来后进入高校做管理。我们经常一起吃饭看电影扯闲篇。
有天他神神秘秘的告诉我:今天接待了一个专家,博士后,你猜她是谁?
这么一问我就猜到了大半,肯定是同学嘛。
他说:还记得那个坐在倒数第三排,从来不怎么说话,长相平平的女生么?
我在脑海里竟然搜索不出这个人来,可见几乎是没有存在感的。经过嘉儿百般提示,才终于想了起来。这女生,座位倒数,长相倒数,成绩也是倒数。
然而就是她,从专科,升本科,考研,考博,一路开了挂。
有人说,学校不好,环境就差。是不是事实?是事实。决定不决定将来?不决定。
不努力源自自我放弃,自我放弃的人,任何因素都会成为放弃的借口。因为学校差,因为环境恶劣,因为出生不好,因为……
03
我在2010年的时候,迷上了心理学,第一次见到刘。
当时在讨论一个心理学培训项目,我作为助手在帮忙。刘是我的老师邀请过来的。
讨论的前半段,他一直没有说话。
一开口,我们都惊了。他不紧不慢地指出了我们的5个问题,并从包装到营销,从场地到流程,条理清晰地讲述了一遍。
一周之后,他作为主讲老师,培训课一炮打响。
几年过去了,如今的他成了飞人,在全国各地巡回演讲。刚刚在朋友圈看到他说:4度的石家庄……前些天还在合肥。
这么厉害的人,一定是名牌毕业吧?
错了。民办大学毕业的。
我向他学演讲的时候,问过刘,是怎么能有今天这个本事的。
他说:你知道我大学四年在干什么吗?有人打游戏,有人泡妞,有人学习升本。我只做一件事:演讲。我早上起床对着空地讲,晚上对着镜子讲,后来在学校广场对着同学讲,再后来,随便上一辆公交车,对着乘客讲。
我问他,这稿子我怎么都讲不好。
他说:你把它练上1000遍的时候,没什么讲不好,如果还不好,就再练一个1000遍。
04
记得刚毕业入职的时候,很抬不起头的。
不仅仅工作是跨专业,工作中还需要用到某个领域的专业英语。
为了能适应工作。公司8点30上班,我5点半起床,用一个小时多小时时间学英语。留一个小时时间去公司,路上也要记单词。
冬天的早晨能把人冻死,你也许从书本里读到过“风吹在脸上,像刀割一样”,而我亲身体验这种感觉整整三个月时间。
后来,我带项目组的时候告诉组员们,没有什么是一开始就会的,没有什么是永远都不会的,因为没有什么是不能学会的。
05
李师兄是我最崇拜的人,大专生。
李师兄跟我是一个高中毕业的,高几届,圈子跟我这一届简直不能同日而语。
他们的微信群拉票是这样的:大家帮我投票,这是我刚刚弄好的旅游项目……
高官、高管、高收入,不愧为那一代高材生。有位在德国做某知名国内公司的高管,负责接待某访德领导(你懂的),有在芝加哥大学做终身教授的,房地产老板就有好几位,地方高官更是不用说了,最厉害的是,还有位博物学家,从照片里天空的云朵能够推断出你所处的位置。
说这些是什么意思呢?
这一群天之骄子,对着李师兄毕恭毕敬。而李师兄,只是一个大专生,一个小文员而已。
大学室友跟我聊天的时候说:拿着30万年薪,我特么还是整天不爽!你说这是怎么了?
还能怎么了?活法!
李师兄的同学们敬重的是什么?一种活法,他们无法做到的,他们心灵深处最向往的一种生存姿态。一种淡定的、不焦虑的活法。
荣格说:35岁之前活出自我,35岁之后活出自性。
我们毕业的学校,也许影响了起点,但它既不决定过程,也不决定终点。每个人都可能创造想要的现实,每个人都能过想过的生活,最终每个人都将归于一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