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儿和我妈Skype来着,然后在简要了解彼此最近的生活思想动态之后就开始瞎聊天儿。
我妈感叹到了她这个年龄,越来越觉得中国的现行教育体制实在是毁人不倦。不说其他,只单说语文试卷里什么归纳段意,表达作者什么思想感情这种题目有标准答案这件事儿她就不能理解。她觉得阅读这种事儿就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儿,根本没有什么标准答案。标准答案的存在或多或少的影响了学生自由的思想,然后导致了大家都变的越来越像,越来越没有意思。
然后我就跟她说,我觉得好像不是这样。回头来看,就我自己的初高中经历而言,我觉得初中的语文课更多的是在给我打基础,这种基础其实并不是强调每篇文章应该划分成多少自然段,或者细究作者的某个字眼表达了他什么思想感情,而是更多的是通过不断重复这些显得枯燥乏味的题型,来培养一种语文功底。这种功底包括理解文章的架构,培养对于作者用词的敏感性,以及自己用字用词的严谨性等等其他。这一切不仅为了能够更好的阅读,理解作品,还为了能够更清晰的,准确的描述出自己的想法。到了高中,我的感受是学校更注重培养我们的文学素养。我这里说文学素养的大概意思是,不再简单将文字堆砌起来,而是使得一篇文章不仅有一个漂亮的壳子,也能够有丰富的灵魂。因此课堂不再是简单刻板的学习生词,划分段落,概括大意,而更多的是一种思想和情感上的交流。我到现在也忘不了史铁生去世之后,老师花了一节课的时间含着泪给我们读《我与地坛》。除了给我们普及更多关于作者的相关背景,文章的拓展阅读,老师每周还会推荐我们阅读课本之外的文章,包括时事评论,包括散文杂文,这些文章的可取之处不仅仅在于其中有我们可以应用到考试中的素材,更多的是能够拓宽我们的眼界,让我们知道这个世界比你想象的更加丰富。
反正慷慨激昂的说了半天。然后宽慰我妈说虽然应试制度是有待改进,但是你看我这不也心智健全的过来了么。
我妈沉默了一会儿,跟我说
你能心智健全的过来根本就是因为你当初压根儿也不理解老师讲的是什么,稀里糊涂,吊儿郎当的就混过来了,可不是什么和应试教育作斗争的胜利成果……
…………………………我觉得就是她说的那么回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