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春节,是父母的催婚季。为逃避催婚,今年春节网上又出了不少奇葩案例。比如,“35岁女博士为逃避催婚,要求春节值班”、“网友为躲避催婚,P图骗父母刘昊然是男友”、“深圳40岁单身男子为躲避催婚,爬上天桥欲轻生”……
除了真正想单身的人,普通人单身的主要原因,其实就是谈不好恋爱,那么为何会谈不好恋爱?主要原因也就那么几种,比如“想等待有缘人”、“不断失恋”、“不敢恋爱”等。
为何会有人那么极端?究其原因,无非就是有些父母逼婚太理直气壮了,认为单身就是子女自身的问题,与自己无关,逼婚过程中用尽各种奇葩的方式。无怪乎一名网友要感叹了:单身狗过年回家简直连呼吸都是错的。
那么单身真的是子女自己的错?与父母及原生家庭无关吗?
《家为何会伤人》一书指出,原生家庭关系的好坏影响孩子的婚恋观,这是原生家庭带给人们的伤害之一。也就是说,其实我们谈不好恋爱或者说我们为何单身,与原生家庭有关。
《家为何会伤人》这本被网友称为狂人日记的心理学著作,作者是北大心理学博士武志红,他对大量读者来信、真实新闻事件及心理咨询案例进行分析,第一次颠覆性地从原生家庭的角度解读,揭露家庭关系会影响子女的婚恋观这一真相,这在过于强调孝道和父母爱子女的思想的中国,可谓有点离经叛道的意味。
若你读完本书,不仅可以弄清楚为何单身与可能原生家庭关系有关,还可以从中学到一些技巧,以改善你现有的亲密关系和家庭关系。
01 单身,是因为想等待“有缘人”、“意中人”或“合适的人”
电影《大话西游》中有一句经典的对白,“我的意中人是一位盖世英雄,有一天他会身披金甲圣衣、驾着七彩祥云来娶我。”这大概是关于“执意等待有缘人”,最广为人知的例子之一。
那么,我们为何宁愿单身,也要执意等待所谓的意中人呢?
武志红先生认为,恋爱是一种特殊的选择,而每个人选择恋人的原型,其实是自己的理想父母。什么是理想父母?其实就是优化版的现实父母。
若有幸遇到了与自己理想父母符合的恋人模型,就会产生所谓的“一见钟情”或“有感觉”,或者让人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而缘分,其实不是前世修来的,而主要是我们在与父母的关系中修下的。若童年时期爸爸不爱自己,我们极可能找一个类似爸爸的男人,让他爱上自己;若童年时期妈妈很爱自己,我们极可能找一个类似妈妈的女人,让她好好爱我。
所以,不要再纠结为何自己总是在等待“对的人”中蹉跎岁月了,你可能正在执意等待符合“理想父母”的恋人原型出现。
而由于我们潜意识中,都希望重复童年的幸福,修正童年的不幸,所以童年幸福的人复制幸福,而童年不幸的人,也容易复制不幸。
所以,我们在选择恋人的过程中要擦亮眼,若你的现实父母原型很糟糕,而你现在又被具有现实父母特质的异性吸引,那么请你保持冷静,为了自己的幸福,反思自己的童年亲子关系,思考是否应该继续这段恋情。
02 单身,是因为一次又一次失恋
比起执著等待,有的人则是不断恋爱,又不断失恋。
比如经典动漫《灌篮高手》中的男主角樱木花道就堪称失恋高手,前后经历了至少不下50次的失恋。
但糟糕的是,很多人失恋后,很容易把原因归结到自己身上,因此心灰意冷。而在武志红先生看来,你不断失恋,其实也跟你的原生家庭有关。
首先,我们找恋人,是用理想父母的模型去套,如果对方符合理想父母的原型,那么就会被套中。但“符合”并不是“等于”。不管刚开始,你感觉恋人有多像你的理想父母,但也只是你的投射和看法,来自你童年的期待。但实际上,恋人是来自另外一个家庭的人,他有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思想方式。
其次,理想父母有一个特点,就是会给予我们无条件的爱。恋爱的蜜月期,我们在乎对方,就会扮演对方的理想父母,让对方感觉到,不论你做什么,我都会一如既往爱你。
但蜜月期过后,我们就会把恋人当作现实父母,变成蛮不讲理的小孩,用以前对待现实父母的方式对待恋人。在这个关键时期,我们很容易相互对对方产生不耐烦的情绪,不愿意给对方无条件的爱。慢慢地,随着矛盾的升级,让对方的心理预期有了落差,感觉对方并非想象中的人,只好分手。
同理,婚姻之所以是爱情的坟墓,也主要是因为,婚姻只是过去家庭模式的复制。恋爱期间,双方都非常努力扮演对方的理想父母,而结婚仪式完成后,理想回归现实,我们不再扮演,让对方感觉到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分歧便产生,甚至最后离婚。
那么,如何提高恋爱的成功率呢?
首先,不要把对方等同于自己的理想父母,当作恋爱的工具,而是当作一个全新独立的人来看待,理解。当自己与现在的恋人出现矛盾和争执时,要明白自己许多不良情绪也许不是因为恋人产生,而是童年关系的重复,想解决问题不要从恋人身上找原因,而要从自己过去的家庭关系和自己身上找原因。
其次,做好恋人,找好恋人。毕竟,每个家庭环境不同,有好父母也有坏父母,有好孩子也有坏孩子,所以会有好的恋人也有坏的恋人。若在恋爱中,遇到了好恋人,我们自己也要积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摆脱过去家庭的影响,努力做一个好恋人,才能有好的结果。
03 单身,是因为不敢谈恋爱,只好被剩下
有时,你会发现,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单身不是因为不够优秀,也不是因为不想谈恋爱,而是缘于对爱绝望,害怕失去的痛苦,不敢去爱。
在《我的前半生中》,唐晶何其优秀,就是因为不敢爱,失去了自己深爱的贺函。
剧中唐晶曾对贺涵说,“这十年,我一直在学着怎么离开你”,在爱的过程中,因为不敢相信,害怕失去,十年来她小心翼翼,一直预设着要离开,终于因为自己不敢放手去爱,而错失了最爱。
其实,她不是输给了子君,她是输给了自己的爱情观。
那么,为何会有人像唐晶一样,不敢去爱呢?
武志红先生认为,很多中国家庭普遍存在一套复杂的情感轮回链条和模式,即选择对象结婚时,不是基于激情,而是安全感,这导致夫妻之间缺乏感情基础,家庭关系冷淡。
在这样的家庭中,夫妻双方很难当一个好爸爸或好妈妈,而这样境况成长下的孩子,由于得不到父母足够的爱与关注,普遍缺乏爱和安全感。
而在幼儿心中,我是唯一的主体,爸爸妈妈是客体,若爸妈爱他接受他,他就会最终懂得,爸妈也是主体,最后学会了爱自己,爱父母,爱他人。
其次,现在很多年轻人尤其是女孩谈恋爱特别在意对方的物质条件,他们的安全感,普遍不是建立在爱上,而是房子和物质上,这也增加了自由恋爱成功的难度。
再次,中国社会普遍存在“亲子关系先于夫妻关系”以及“重男轻女”的现象,在这样的家庭关系中,妈妈作为外来媳妇很难得到应有的尊重和爱,容易对儿子过度关注,忽略女儿,无法与儿女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而事实上,我们第一个爱上的人,都是自己的妈妈,如果与妈妈的关系构筑不好,成人后,很难处理好亲密关系。
所以,若想避免中国特有的催婚现象带来更多问题,那么,作为父母,请尽量在孩子小的时候,让自己成为内心爱意充盈的父母,给他一个幸福的家庭,足够的关爱,让他看到世间美好爱情应有的模样,对爱充满希望和憧憬,自然就会主动在适当的年龄恋爱/结婚,组建幸福的家庭,拥有更美好的人生。
若作为子女,认识到原生家庭的不足,也不要自暴自弃,一味抱怨父母,而要积极担负自己的人生责任,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积极应对自己目前在亲密关系建立中遇到的困惑和难题。
否则,任何只为结束单身而来的催婚,都解决不了问题;而任何由于被催婚而产生的不良情绪,都毫无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