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团滴滴开战
对于消费者来说当然是好事,竞争会让这个行业变得更加健康,也能解决滴滴打车越来越贵的问题。
美团滴滴都是重资本轻科技行业,说到底都是资本在打架,和美团打车掀起的补贴战一样,滴滴也在外卖业务上备了一笔不菲的拉新资金。
据说滴滴在非出行领域的投入决心原本不大,或者说在它的计划里,是不是大张旗鼓的进入外卖市场,取决于美团在打车方面的动作幅度。
如果美团只是试探性的涉足打车业务——比如仅仅在单个城市试点——那么滴滴就会保留体能,不做过于积极的还击。
但是显而易见,滴滴对于美团的误判还是太大了,人家做的资源筹备和组织动员,早已远远超过滴滴为此埋下的立场伏笔,结果现在陷入被动的,其实还是滴滴。
先开枪的占据控制战争烈度主动权,后还手的通常只是为了亮明态度。
就像之前微信做支付和支付宝做社交的交火被人比作在咖啡馆里放一台ATM取款机是可行的但是在ATM机旁边摆沙发卖咖啡就很难,场景究竟是顺势而为还是逆势教育,极其关键。
2,优步自动驾驶撞死人事件
目前并没有一家自动驾驶车能达到四级自动驾驶级别,也就是说目前并没有全自动驾驶能力的汽车,都需要人类驾驶员的干预。
但是各个企业为了宣传自己,都声称已经具备了全自动驾驶能力,还有CEO还装模作样的亲自上车示范。
这次撞死人事件,警方的报告是说因为光线昏暗,等看见行人以后已经来不及反应,就算是人类亲自驾驶,也会出现事故。
但是要知道,自动驾驶的导航系统应该用的是激光雷达,所以就算是黑暗条件下,像行人这种低速运动的物体也应该早就被探测到,当时也并非雨雪天气,所以唯一可能的解释就是:优步为了节省费用,在试验视觉导航系统,并把激光雷达给关闭了。
这个事件肯定会大大延迟自动驾驶的应用时间。
这里放一个科技股:Lumentum Holdings Inc[LITE] ,主业就是激光脸部识别技术。
自动驾驶的实际应用肯定还会涉及一些伦理问题:机器人杀人将会变成现实。
大家都知道“机器人三大法则”:
LawⅠ:A ROBOT MAY NOT INJURE A HUMAN BEING OR, THROUGH INACTION, ALLOW A HUMAN BEING TO COME TO HARM.
第一定律: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个体,或者目睹人类个体将遭受危险而袖手不管
LawⅡ:A ROBOT MUST OBEY ORDERS GIVEN IT BY HUMAN BEINGS EXCEPT WHERE SUCH ORDERS WOULD CONFLICT WITH THE FIRST LAW.
第二定律: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给予它的命令,当该命令与第一定律冲突时例外
LawⅢ:A ROBOT MUST PROTECT ITS OWN EXISTENCE AS LONG AS SUCH PROTECTION DOES NOT CONFLICT WITH THE FIRST OR SECOND LAW.
第三定律:机器人在不违反第一、第二定律的情况下要尽可能保护自己的生存
那么举一个例子:假设一场车祸不能避免,如果直行会撞倒一群人,拐弯则需要牺牲另一个无辜行人,那么应该是牺牲一个人挽救一群人好呢?还是直开撞死一群人才符合伦理?
进一步的问:由机器人来裁判人的生死,是否已经违背了机器人定律?
或者牺牲车内乘客挽救车外的一群人?这样的车还有人买吗?
当然,自动驾驶依然会是未来趋势,就算欧美发达国家还要争论是非,一些后进的发展中国家估计就要迫不及待的引进新技术了。
3,FACEBOOK泄密
闯祸的是一个叫 Cambridge Analytica 的数据分析公司,也是川普竞选团队的服务商。
2014 年,一个叫 Cambridge Analytica 的数据分析公司在 facebook 上传播叫"this is your digital life"的应用软件,据称是心理学家研究的工具,只要 facebook 用户下载该 app 并完成测试,可以给予 5 美元的报酬。
然后:
1、下载这个app的用户必须具备足够数量的好友
2、需要使用facebook授权登陆(获取用户头像、地理位置,以及最重要的——“朋友关系”)
最终,27万人下载了这个app,从而CambridgeAnalytica借此收集到5000万用户信息。
上周末(2018年3月17日),纽约时报和英国卫报发表报道,Cambridge Analytica使用facebook的5千万用户信息,帮助川普获得总统大选。怎么“帮助”的?举个例子,你要是支持禁枪,那就给你推送“川普支持禁枪”的新闻,你要是摇摆不定,就给你推送“希拉里行贿”的消息。在强大的“个性化”算法推送下,Cambridge Analytica成为川普获胜的幕后功臣。
对此,Facebook表示“我也是才看到纽约时报才知道这回事,Cambridge Analytica 2015年就告诉我数据已删,我也很无奈”(非原文,个人脑补)
至此背景就交代完毕。看起来是不是很眼熟?
对啊! 相信你也多多少少曾经填过类似的问卷吧? 回报可能还没有5美元。
五十步别笑百步,如果说美国人的隐私只是被偷窥,中国人可能连裤衩都没留下。
科技向来都是双刃剑,武器可以杀人,也可以救人。关键看你怎么用,如果监管不足够,或者监管者自己就在那里上下其手,那么所谓隐私安全也就是空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