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在六十年代,我的童年在皖北老家度过的,读书对我来说是件很奢侈的事情,我把母亲寄给我的生活费都用来买书了,以至于我到现在因为常年拒绝早餐而变得瘦弱矮小。可是我一点都不感觉遗憾,是高尔基的《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三部曲一直陪伴我走过漫长的青葱岁月。至今,在我的书柜里还保存着这三本书籍以及许多连环画小人书,只要有空我就会随手翻阅一下,重温美好岁月。
高尔基曾经说:“苦难是最好的大学!”高尔基的童年是苦难的,他很小就失去父爱,11岁就为生计四处奔波,做过面包房工人,做过搬运工。杂货店、码头、难民区成了高尔基“体验人生”的社会大学堂。由于命运的坎坷,使得高尔基更加顽强的与苦难作斗争,与劳苦大众同呼吸共患难,铸就了他的坚韧不拔,敢于命运抗争的顽强品格,使得高尔基在极其贫寒交迫的时光里,通过自学成才掌握许多科学文化知识,这为他以后的创作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的第一部作品叫《马卡尔·楚德拉》,作品主要反映吉普赛人的生活,故事情节曲折跌宕,小说人物个性鲜明。曾一度被报刊编辑看好,更令编辑惊奇的是,小说的作者原来是一个到处行乞衣衫不整的流浪汉。在以后的作品里高尔基从此有了一个很响亮而又具有特殊意义的名字:马克西姆·高尔基。
“高尔基”在俄语里意思是“痛苦”,“马克西姆”的意思是“最大的”。从此,他就以“最大的痛苦”作为笔名,开始了自己的创作生涯,而他的原名是马克西姆·高尔基,被列宁称为“无产阶级艺术最杰出的代表”。高尔基是从苦难逆境中成长的一颗巨星,“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 高尔基爱读书,在他做洗碗工的时候,是善良的厨师给予了他无私的关怀与帮助,不仅在生活上关心他,还给他书读。并激励他做个有为的青年,高尔基曾把那些善良的人称作“我的良师益友”。是生活历练了他的斗志,是书籍点亮了他前行的道路!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的《三部曲》也成了我的精神之父。他体验了生活最底层的人,能够认识到人性的真善美和假恶丑,从而启迪了我,激发着我看到人生的无限光明与美好。他对知识的无限渴望,他酷爱书籍,历尽艰辛苦读,最终一举成名,激励了我在思想、学识、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都有着长足的进步。尤为可贵的是,我至今不忘高尔基说的:“只有满怀自信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怀有自信沉浸在生活中,并实现自己的意志。”
我经常和文友一起探讨读书的意义,现如今,在网络、微信、手机阅读的迅速普及下,俘获了一批低头族。可是对于我们这些中老年群体来说,还是喜爱纸质阅读。读书成为我生命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宁可少吃一顿饭,少睡一顿觉,也不可一日无书。文为知己者悦!读书给我带来的愉悦和快感,只有喜好读书的人才能知晓。现如今,爱读书的年轻人都成了低头族、手机控,"手机控小心,别走太快,要在书籍里等一等灵魂"低头一族,你听懂了吗?说你呢......
读书,使我变成了一个幸福的人,一个成熟的人,一个豁达的人,使我的生活变成轻松而舒适的诗。“一辈子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本身就是一种成功。我愿意看一辈子的书,那是我心里的满足。”记不清楚这句话是谁说的:“旧书不厌百回读!”惟愿与书同老,《三部曲》将伴我共度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