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1)谈谈您对选择困难(症)的理解;(2)您是如何理解「这种提问是以无知的方式示弱,目的是实现对求助者的控制」这句话的?
今早是在听着聆心老师的音频中学习了此文,她读的越来越有感情了。特别是咨询师和求助者之间的互动,斗智斗勇的过程,让我犹如身临其境,体味咨询其中的美妙。
近期老师的晨文,几次提到了弱势控制。当一个来访者哭哭啼啼诉说她的不幸遭遇,一定比一个趾高气昂、桀骜不驯的来访者获得更多认可和关注。
木桶定律也是弱势控制。弱势可以有很多种面目,老师用的无知,咨询者用的可怜,虔诚,本质是一样的,实现给对方的控制。只是这是种更隐蔽的方式,不自觉容易陷入其中。
我一般小到买菜、买衣服、大到做人生选择,一旦认定,直取目标。没有过选择困难的体验,是做高铁还是飞机,这是个问题吗?对来访者看来是,这种冲突还是常形的吗?
无意识的“不敢”,会被当事人有意识地说成“不愿”,并最终以行为层面的“不能”来呈现。
从不敢~不愿~不能;从无意识~有意识~行为。这话越是反复咀嚼,越是觉得精妙,像洋葱被层层盘剥。不愿是不敢很好的防御,是块不错的遮羞布,最终导致结果层面的不能。再通过不能去寻找不敢。
这段话我还是反复再读两遍吧!老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