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从小看着香港电影、TVB电视剧长大的90后,虽然小时候的记忆已经有些模糊了,但是对香港电影的情怀还是有的。当年的电视能免费播放香港电影,周末的时候就跟着父母一起看电影,没有付费会员的要求,也没有海量作业的压迫。
回归主题,作为一部目前好评较多的电影,《怒火重案》但很多网友怒赞“让人起鸡皮疙瘩的警匪片”。我不敢说自己是港片专家,毕竟过去20来年的学习占据了我生活的大部分时间,对电影的艺术鉴赏能力肯定不够,但站在观众的角度,我有几大失望之处:
1.人设并不丰满。甄子丹饰演的“邦主”和谢霆锋饰演的“阿敖”,是港片传统的双雄设计。但“邦主”的人设过于“刚正”,编剧给他设计了那句“其实世界不只是非黑即白”的台词,角色本人好像并没有真正领悟。否则就不会在阿敖和其他同事被审讯时,那么傻乎乎地说出看见他们殴打嫌疑犯;也不会在阿敖出狱后,那么不咸不淡的问候他;直到片尾,阿敖问出了那句“如果当初你是我,会不会我们的人生就不一样了”,邦主也是果断转头就走。这样的人设,虽然正义,但少了深情,仿佛钢铁人而非血肉之躯。
反观阿敖,影片前半段因为谢霆锋本身的颜值,加上知道角色的背景故事后,对他是怀有同情之心的。但同情之余,还多了一份期待:作为复仇者,会如何高智商地报复曾经种下恶果的人?但很遗憾,他采用的方式非常的简单粗暴,那就是“杀”。没有什么高智商,完全是凭着他们的武力值;并且,他们早已不是复仇者,而是变成了一个杀红了眼的报复社会者。这让观众对于阿敖的那一点点怜惜也消失殆尽。
2.剧情存在瑕疵。虽然打戏挺精彩,甄子丹的动作设计也赏心悦目,但有几段剧情还是存在逻辑瑕疵。比如影片邦主只身闯荡茶果岭,一举端下贼窝。要知道背景交代的茶果岭可是警方多年都不敢行动的地方,邦主虽然武力值高超,但是毒贩都是亡命之徒,配备各种武器自然不在话下。这段夸张的剧情,可以说有点drama了。
比如邦主妻子被绑架的那段,阵仗之大,有飞虎队、有大批被劫持的孩子,还有阿敖远程遥控的高科技。前面折腾了半天,又是邦主强行拆弹,又是枪击飞虎队,临了发现邦主轻轻松松便用枪搞定了手铐,救出妻子。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邦主当时也慌了,做了那么多无用功之后才想起来“我去,把手铐打断不就好了吗?”当然,如果这肯定不是邦主的想法,因为邦主是影片中的英雄,不是我等普通人。那请问编剧,前面折腾的那一大堆只是为了增加电影时长、激化故事矛盾?
3.文戏太弱。其实这次的动作戏,我更喜欢的还是甄子丹的打戏,尤其是茶果岭的那段打戏,很过瘾也很好看(发现网友也更多的喜欢这段)。但是打戏的基础应该是文戏,不应该为了打而打。所以我对象看完电影后,一直觉得电影删减了很多内容。阿敖入狱固然有点惋惜,但他作为警察、接受过法制教育,他应该清楚他们确实是过失杀人,入狱并没有完全的蒙冤。上司确实给他们施压,让他们不择手段审问嫌疑犯,但要注意,他们真正失手杀害嫌疑犯的时候是审讯完成之后。只是因为某个警察对嫌疑犯说出了侮辱性语言,嫌疑犯予以还击,阿敖失手杀害嫌疑犯。所以从法律的层面客观来说,阿敖入狱并不冤(不能因为他颜值高、武力值高、工作能力强就否认他入狱的事实)。
正因为如此,阿敖出狱后一系列报复社会的行为,并没有让我对其行为产生一点点同理心。但试想,如果影片增加描述阿敖的遭遇,展现的是阿敖这位昔日警队之星如何一步步被官僚、被社会推向了犯罪之路,那么影片的内涵就深刻了很多。
邦主的角色也是缺乏了人情味,好人不代表没有性格弱点、没有恻隐之心。当初对阿敖入狱,邦主有恻隐吗?从影片的后半段来看,应该没有。他始终认为,阿敖应该接受法律的惩罚。当然影迷可以解释为邦主并不知道过失杀人的实情。然而爆炸事件之后,邦主知道了实情,他有哪怕一丝丝的恻隐吗?没有。有的只是将阿敖缉拿归案的决心。影片最后,阿敖的那句话,我觉得是全局文戏的亮点,阿敖说出那句“如果当初你是我,会不会我们的人生就不一样了”,带着几份无奈、几份骄傲与几份不甘。但是邦主依然没接对方抛来的文戏,果断的走了,哪怕眼神中的一丝触动也不带。这恰恰就是“非黑即白”的观点呀!你做了坏人,就说明你天生就是坏人,你出狱后还是坏人。
当然可能有影迷说我在吹毛求疵,毕竟2个小时的电影,必须得有取舍,重打戏就必然轻文戏。而且因为剧情不算新,所以要单靠故事情节取胜可能比较难。以上的说法我都接受,毕竟相较于让我无力吐槽的《追虎擒龙》,这部电影至少不功不过,而且还是陈木胜导演的遗作,说到情怀还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