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被称为“鬼月”,
中元过后,人们还会在河边放河灯,
期望去世的亲人们的灵魂,
能顺着灯火去向来世。
但是这种寄托着哀思的微妙恐怖气氛,
并没有使气候凉爽一点点。
在经历了台风和暴雨后,
天气又又又热起来了!
尽管还没有挨到天气凉爽的时候,
到了处暑,
气温也开始慢慢发生变化。
处暑,“处”就是“去”的意思,
处暑就是“出暑”。
这段时间虽然白天气温依然很高,
日照强度大。
但是因为天高气爽,
夜晚没有云层覆盖,
地表热量自由散失,
昼夜温差就变得很大,
湿度也相对较低。
这个时候虽然还没有进入秋天,
但是“燥邪”已经开始出现了。
因为平均气温较高,
这时的“燥”叫“温燥”。
常见身热头痛,鼻热口干,干咳无痰,
也可能出现眼热眼干,
小便黄赤的情况。
再加上阳气经过一夏天的发散,
逐渐向内收敛,
这种热、燥的状态非常常见。
因此在饮食上要适当补充清凉润燥的食物。
百合甘平,清心安神、润肺止咳,
非常适合处暑、白露前后食用,
北京就有吃处暑百合鸭的习俗。
除此之外,
北方很多地区“咬秋瓜”习俗,
也是民间为了避免“燥气”伤人而产生的。
点击图片查看其它节气小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