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昨天,听到一个十分荒谬的消息。连日的大雨让许多地方河水上涨,洪流奔腾。
有一个妈妈抱着孩子到桥上看洪水,她可能是出于一种看热闹的心态,一只手抱着孩子,另一只手拿出手机,准备把这个激动人心的场面发到神通广大的朋友圈去。
灾难就在这一瞬间发生了,这位妈妈在拍照过程中,失手把孩子掉入水中,孩子瞬间就被河水吞没了。
类似这样因为手机而发生意外的事件还有好多,比如过马路玩手机被车撞之类的。
听到上面那个消息的时候,我不禁下意识的看了一下我手里的那个冷冰冰的物件,它到底有什么魔力能让我时时刻刻都离不开它!
2
最初,手机的出现是为了方便人们之间的联系,增进朋友、家人之间的感情的。确实,它为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
但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基本的通讯功能已然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取而代之的是各种社交软件的兴起。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手机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第三者”。
朋友聚会,情侣约会,家人团聚,它会出现在各种场合中,随时打破我们与朋友、爱人之间的关系。一言不合就玩手机,有事儿没事儿玩手机。
有人调侃说:手机已经成了我们身上的一个器官。
3
我和大多数人一样,也是时刻在被手机奴役着。一天里大概有七八个小时是被手机占用的。
如果说在这七个小时里,我通过手机学到了某些新的知识,这也是很好的。但事实是,时间的流逝换来的是一无所获,脑子仍然空白,心里仍然空虚。
既然知道是赔本的买卖,我为什么还要像飞蛾扑火一样,义无反顾的玩手机呢?
于是,我开始刻意的观察自己,反省自己,发现我离不开手机的原因大概有这么几点。
4
首先,打发无聊,消磨时间。有人说,你所有的胡思乱想都是因为你太闲。比忙碌更让人难以忍受的就是无聊。
因为人最害怕的 就是面对自己,所以造物主就把眼睛放在了我们的脸上,让你永远也看不见自己的模样。
对待这些空闲时间,我需要有点东西填补进来,玩手机就成了首选。手机里有各种各样的娱乐方式供我选择,足以抵抗无聊。
5
再者,我发现在这七个小时里,占用我时间最多的,是社交软件,微信和QQ,几乎占到了整段时间的百分之八十。
这让我想起了 弗洛姆的《逃避自由》,这本书里讲到,人类所有的行为都是在避免孤独,逃避自由。
为了避免孤独,你就要不断地趋同,与他人发生联系。要么孤独,要么庸俗,大多数人是会选择庸俗的。
人是群居动物,需要在群体中认识自我,获得价值感。
社交软件正是一个让我们与社会保持联系的平台。各个社交软件都深谙人的这种本能需求。微信就是最好的例证。
一打开微信我们,就可以看到一个眺望蓝色星球的孤独小孩。我不断的在朋友圈和QQ空间间来回奔波着,搜寻着,就像是一只饿极了的野兽。
害怕孤独所以玩手机,是个不错的理由。
6
最后也是最根本的,我想在手机里找到存在感,证明自己。自媒体时代,每个人都有了发声的机会。
每个人都恨不得让自己的声音在一夜之间,让全世界都听见。不管是声嘶力竭,还是吴侬软语,只要证明自己的存在就可以。
我不断的发文章,写说说,然后睁大眼睛盯着那点赞数、阅读量,细想起来,我似乎并不渴望在与网友的交流中开拓眼界,我更想得到的是别人的认同。
长此以往,我们难免会看不到不同的意见,我所看到的都是我想看到的。
我会慢慢地走入一个镜子做成的房间里,看到的都是我自己,听到的都是自己的回声。然而,这并非真实的世界。
公众号、微博里我们会把关注者称为粉丝,其实这就是一个体现存在感的称谓。
你是我的粉丝,也就意味着咱们俩在关系中是不平等的,无疑,被关注者就是被抬高、被崇拜的那一个。我也希望在手机里找到这种感觉。
7
再思考下去,我发现所有这些原因归根结底,只有一点,那就是我不敢面对自己,不能自我肯定。现代社会,忙的焦头烂额的人到处都是,闲的悠然自在的人却寥寥无几。你可以试一下,把手边的工作都放下,手机都关掉,什么都不要做,就那样静静的坐着,和自己聊一聊。
所以,我不是离不开手机,而是没有独自面对自我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