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周末好过瘾,一下上两部奥斯卡级别的大片——《血战钢锯岭》和《萨利机长》。
同样的真男人、真热血。
建议两片连刷,能硬一整天。
不过,相比《血战钢锯岭》的火爆,《萨利机长》有点叫好不叫座。
Sir当时在电影院看完后,完全沉浸在震动中……后来还是清洁阿姨用扫帚把Sir扫出去的。
在这里,Sir要为导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这个86岁的硬老头,好好鼓鼓掌——
《萨利机长》
Sully
美国上映两个月,反响意外地好。
烂番茄新鲜度85%,观众喜爱度高达87%。
故事改编自美航1549号班机事故。
2009年1月15日,全美航空的1549航班起飞仅两分钟,就意外遭到鸟群撞击,两台发动机都停止工作。
这时飞机爬升的高度还很低,底下就是人烟稠密的纽约市区,情况万分火急,航班机长切斯利•萨伦伯格(简称 萨利)不得不将飞机迫降在纽约哈德逊河上……
从遭遇鸟群袭击,到迫降哈德逊河面,整个过程留个萨利机长的时间——
只有208秒。
最终结果是,机上155人全数生还。
媒体称之为航空史上的“哈德逊奇迹”,而机长萨利也成了美国人民心中的英雄。
CBS影像资料
影片就围绕这个事件展开。
汤姆·汉克斯扮演萨利,一头白发、西装革履、风度翩翩,想不出比他更合适的人。
这题材、这班底,好像又是一部美国主旋律英雄电影?
是,又不是。
萨利的确是个英雄,但这部电影特别就在于:它不是树立英雄,而是捶打英雄。
好多人不知道,就航空安全来讲,飞机在不得不迫降时,选择水面迫降是下下策。
萨利机长,恰恰就冒险地迫降在哈德逊河,而没有按照塔台指示,返回机场降落。
这个选择有多冒险?
塔台指挥人员听到萨利要迫降水中时都吓哭了,专业知识告诉他这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萨利成了民众心中的英雄,但是一心认为飞机可以顺利返航的保险公司和航空公司,却觉得萨利让他们赔了大钱。
他们想找到萨利铤而走险的原因:喝酒、嗑药、情感问题……或是纯粹想逞英雄?
于是,拯救了航班上所有人性命的萨利,还是受到NTSB(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旷日持久的内部调查。
电影中,一次次咄咄逼人的盘问贯穿始终,就是想披露英雄的背光面。
汤姆·汉克斯扮演的萨利,几乎全程都处于一种难以承受的紧张和压抑之中。
媒体和民众追捧他头顶的英雄光环,但是这背后的四面楚歌,只有英雄自己知道。
刚接受完苛刻的调查,和副机长走在街头,他无比愤懑地说:
滑稽的是,我40年来运送了上百万的乘客
可到最后,208秒就给我盖棺定论了
面对记者采访,他出言谨慎,不敢多说。
想到酒吧喝杯酒,透透气,也被崇拜他的人认出,所有烦心事都涌上心头。
不是他不愿意吐露心声,而是很多事,无法向外人说清。
当时飞机的状况,只有他最了解。
事后,他也拿不出确切的证据,证明当时的决定最正确。
我不得不依赖自己这四十多年来
从上千次飞行中积累下来的,对高度和速度的掌控体验
我目测了一下,我决定豪赌一把
这场豪赌必要吗?
他是拯救了所有乘客的英雄,还是拿别人生命豪赌的嫌疑犯?
随着盘问的深入,不利证据接连浮出水面,萨利也不禁动摇了信心。
想当英雄,难。没想到当上了英雄后,更难。
很明显,导演想展现的不是萨利救人的英雄壮举,而是他如何经受住争议和质疑的锤炼。
电影用三重插叙,挖掘了萨利在迫降成功后的内心挣扎。
一,是他的后怕。
开篇就是萨利的飞机坠毁在纽约街头的惊险场面。
随后他惊醒,发现原来是一场噩梦。
这样的心理负担没有被时间冲淡,反而愈演愈烈。
从做梦变成了“白日梦”,光天化日之下也出现飞机撞毁的幻觉。
第二重插叙,是萨利对事发当时的回忆。
在回忆中,萨利克服了心理障碍,表现出一如往常的专业和冷静。
他对每个细节都记得准确,层层深入地为观众还原了遇险时的状况。
有机舱内紧张到窒息的迫降准备。
也有争分夺秒的搜救过程。
最后是重现驾驶室内,机长和副机长两人的临场反应。
事情的真相逐层被剥开,也把整个电影一步步推向高潮。
第三重插叙笔墨不重,但同样不可或缺。
那就是在调查的间隙,萨利神游回青年时期,想起了曾经开过农用飞机和战斗机的经历。
这简单带过的一笔,却让我们得以了解萨利机长的过去,知道他为什么把一辈子的名节看得那么重要。
导演伊斯特伍德对萨利并不是一味地拔高,而是从多个侧面,挖掘出一个更真切、更立体、更平凡也更伟大的英雄形象。
伊斯特伍德的电影最精彩的,还不是激励人心的故事。
而是其中强烈的抒怀言志的意味。
《萨利机长》中,英雄有看得见的光荣,也有背后孤独的坚守,和永不屈服的精神力量。
仔细想想你会发现,这个形象不就是导演自己、那个硬了一辈子的西部牛仔吗?
《纽约时报》这样评价道——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太有底了,电影带着自传体色彩,张力十足。
年轻时候演硬汉。
老了也不服老,专拍硬汉电影。
只要他担纲,豆瓣保底都是8.3。
看这手漂亮的成绩单
2010年,IMDb评选出近20年来,20位顶尖的导演。
第一位是斯皮尔伯格,第二位就是他。
这么多年,不管是《老爷车》还是《百万美元宝贝》,他的电影给予观众的快感,从来不在于一泻千里的酣畅淋漓,而在于按捺住高潮的回甘。
他懂克制。
就像真正的英雄,不会过多夸耀自己的丰功伟绩一样,伊斯特伍德的电影向来是硬而克制。
有泪点,也有燃点,但是统统点到为止。
萨利在医院检查时得知全员获救,含着泪不由自主地默念着155这个数字。
听证会后走到走廊,把无比激动的心情,只告诉最信任的副机长一个人——
我就是特别自豪。
简简单单,但会让你激动得浑身战栗。
Sir觉得迈入耄耋之年的老东木,没有衰退,而是越老越老炮儿。
这样的老炮儿,不是自视甚高、看不起年轻一代、一言不合就干架的老流氓。
看过《萨利机长》你会发现,里面没坏人。
即使是严格调查萨利的委员会,也只是奉公办事;萨利对待他们,也永远只有说服,没有对抗。
就连他上脱口秀,主持人说个荤段子,他都配合地傻笑。
说实话,论动作场面,《萨利机长》的迫降戏份远比不上《血战钢锯岭》的热血战场来得刺激。
但它描画出的,是一种不必牺牲生命、就在我们身边的英雄。
就像萨利接受电视台采访所说:
我不觉得自己像英雄
和别人一样,我只是做好本职工作而已
在这个英雄越来越少的年代,科幻大片不得不创造出众多独力拯救世界的超级英雄,来满足我们的“英雄梦”。
但是那些英雄有什么鬼用,放下了爆米花,才看得见真英雄。
TA可以是开飞机的萨利,也可以是演牛仔、拍电影的东木。
也可以是每一个我们。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娜塔莉波特大、查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