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知蜜读1235】 2019/05/03 星期五 荐书蜜友:书童珊珊
文:钱志亮
好的家庭与父母的言语表达息息相关,尤其是说话的语气。
不仅影响家庭的幸福,也影响孩子出门在外,为人处世的态度。
可以说,家庭温不温暖,看父母说话的语气就知道。
很多家庭的矛盾纷争,都是在表达上栽了跟头。
有一次请几个学生来家里吃饭,席间有个学生小心翼翼地对我说:“老师,真羡慕您一家,说话是温柔的。”
我被他逗笑了:“不然呢?一家人说话要靠吼吗?”
学生低着头苦涩地说:
我家就不是这样,我妈平时说话很冲,总是带着刺。比如我被鱼刺卡了,她就会说:“怎么这么不小心,吃个饭都让人不安生!”
明明是一句关心的话,到我妈嘴里都能变成指责。所以我越大越不愿意与她交流。我爸妈也常常因为小事争得面红耳赤。
学生说完,其他的孩子也表示深有同感。
我们这一届大人,学得最差的是说话这门课。
在家庭中,说话不注意语气,总是用咄咄逼人的态度,说很多偏激的话语,惹来很多不必要的家庭矛盾。
微博上有这么一段话流传甚广:
我们花了两年学会说话,却要花上六十年来学会闭嘴。大多数时候,我们说的越多,彼此的距离却越远,矛盾也越多。
在沟通中,大多数人总是急于表达自己,一吐为快,却一点也不懂对方。
两年学说话,一生学闭嘴。懂与不懂,不多说。心乱心静,慢慢说。若真没话,就别说。
良好的家庭,常常就毁于一句话上。
想要好好说话,语气态度是非常关键的。
前几天,看到朋友圈有个朋友转发了一则台湾的公益视频,深受感动。
工作人员对几组家庭进行了一次真实的测试,看看人们在语气不好时,是怎么伤害到孩子和父母的。
印象很深的是视频中反复出现的那句字幕:“因为有爱,每句话都要好好说。”
但事实是,在生活中,很多人都习惯了对父母出言不逊,对孩子口无遮拦,对爱人冷嘲热讽,一不注意,就冲着最亲近的人放肆。
后台曾收到一位高中生的留言:
妈妈很喜欢讽刺我,这次月考考了98分,我真的很开心,我以为她也会高兴,可是她却对我说:“这你就要骄傲了?”我晚上忍不住偷偷地哭了,为什么她就不能好好对我说话?
中国式家庭,缺的从来不是爱,而是沟通技巧。
很多人说话中总是带着讽刺、不耐烦、命令、否定、嫌弃、打击的语气,传递给家人的不是快乐和幸福,而是痛苦。
我有个朋友,说话从来不注意语气,对朋友、对妻子、对孩子都是如此。
有次下雪,妻子不小心摔伤了,他赶到医院一个劲地数落:
“为什么你总是这样?”
“都说了下雪天让你别出去,没摔死你!”
“让这么多人担心,真是会添麻烦!”
如此伤人的话,把妻子气得一把鼻涕一把泪,一言不发。
我们总是劝他别这样说话,伤人,他却不以为然:“我这人刀子嘴豆腐心,虽然嘴上刻薄,但我是好心。”
明明是关心,张口却夹枪带棒,身边的人感受不到关心,相反,时间久了,越来越经不起这样好心的打击。
我很难认可朋友那句“刀子嘴,豆腐心”。
言为心声,无论你的初衷再好,刀子就是刀子,它划开的伤口实实在在。
好的人际关系,说什么话,用什么样的语气是很重要的,再好的感情,也受不住每天的尖酸刻薄。
刀子嘴真的没有什么好炫耀的。
能注意控制自己的语气,是一门很重要的学问,不同的语气所表达出的效果是很不一样的。
孩子回家晚了,可以说:“回来这么晚,爸爸妈妈很担心你。”
而不是 “下次再回来这么晚,就永远别回来了!”
丈夫带娃笨手笨脚,可以说:“已经不错了,你经验少,慢慢学就好了!"
而不是“你眼瞎了啊!这点小事都做不好!”
老人喜欢唠叨,可以说:“妈,我过得很好,您别担心啦!"
而不是 “妈,你可真烦,以后我的事你少管。”
你看,换一种表达方式,是不是听起来舒服很多?
我始终相信,一个人说话的态度和语气,比内容要重要得多。
说话语气好了,家庭才能好。
不管是孩子,还是大人,谁不想屈服于温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