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里传开了,某某于几十几分跳楼自杀,配有视频,人物地点一览无余。
不久,跳楼原因奉上“男22,失恋分手”,连父母是做什么的也打听的清清楚楚。
人物事件齐全,进而人们开始发表感想,什么大好年纪,什么为情不至于,什么置父母为如何,各种评论不断刷屏。
我不知道,关于这个不幸的故事我是该怒其不争还是该哀其不幸。事已至此,终究我们只是个局外人,草率评价让死者无口可辩。
只是,想到前段时间一个同事回家探亲后回来也是义愤填膺的跟我们讲述她在两天假期里目睹的一场跳楼,女24刚刚大学毕业,跳楼原因竟然是因为一次公务员考试失败。我仍清晰记得同事说起这段故事时的表情,惊讶的瞪圆了眼睛手舞足蹈的,说“一次没考上就跳楼,我们哪个不是历经沧桑的平凡人,如果像她这么跳我家楼都抗议了,我早跳成弹力球了”
是啊,生活的不如意,在生活到来的那刻我们就该知晓了。
如果要从这些跳楼人的共性分析,那就是年轻,年轻的他们让人羡慕,然而,年轻的冲动和不知世却直接导致了这些脆弱灵魂的离世。
事件发生再追讨责任已是无补,如何让悲剧不再上演才是生者当有的睿智。
细想那压垮快意灵魂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什么?是现代教育一直以来的麻木,是物质追求背后对精神的忽视。
不要怪罪那些轻易一跳的孩子们,想想为何轻生的总是聚集在那一个少年初成的年龄段。
教育涉及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在孩子们成长的整个空间里,该经历的不要披着保护的外衣行溺爱之事;该忍受的,让他们自己成长;该忽视的,何必要横叉一脚徒增悲凉。
就像长大的我们,谁没经历过惆怅百结。
前一刻要求我们,不许跟异性说话,后一刻我们就需分分钟变出个让祖上添彩的男女友来。
前一刻,说不许化妆,可从运动鞋到高跟鞋,我们不怕痛,您连跌倒的时间都不给我们吗?
残忍的社会,脆弱的人。是什么造成了今天的局面?
不论什么,绝不是那最后一根稻草。
而是,日积月累的习惯、心事、苦恼、困惑、迷茫。
除了铲除最后一根稻草,我们当深思痛改的还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