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读书记录

本月读书6册。


1、《小狗钱钱》(1-2)

这是一套引导孩子正确认识财富、创造财富的“金钱童话”,读起来很有趣,我在两个小时把它看完,并且分享给爱人,我相信如果我们在很小的时候有这样的启蒙,财务状况肯定不会是现在这样。

第一本主要是主要是如何创造财富以及管理财富。首先要写下自己的愿望清单,然后每天都要写成功日记,并且在自己遇到困难的时候拿出来看。

创造财富最好的方式是做自己喜欢且擅长的事情。

管理财富的方式:50%储蓄(可以做长期基金投资)+40%实现自己的梦想+10%用来消费。

第二本主要是发掘和培养孩子们的优秀品格,围绕养成优秀品格的七条准则(友好亲和、勇于承担、善待他人、帮助给予、感恩之心、勤学不辍、值得信赖)展开故事,个人感觉故事有些牵强,没有第一本读起来更吸引人。

我会在孩子8、9岁的时候读给他听。

2、河合隼雄《心灵晴雨图》

诚然,河合隼雄让我重新发现儿童,河合隼雄让我有了赞新的角度反思教育,但是河合隼雄对于我而言,最重要的价值在于,他让我更深切低看到了我自己,他带我进入了一个从未企及的世界,他让我前所未有地与我说身上的那个纠缠许久的自我握手言和。这才是我最为感激河合隼雄的地方。

这是初识阿老师的时候,我看到他的一段话。他大段大段地说是河合先生塑造了他的儿童观、教育观,于是对于教育如此关心的我很快就买了河合先生的书。没有买上经典的《孩子的宇宙》,首先搜到的是新出版的这本《心灵晴雨图》。买回来,放在书架上,很久都未动。彼时的我,沉浸在各类心灵大师的书籍当中,以为最最根本最最有智慧的成长之道在修行,心理治疗只是一些让你暂时舒服的方法而已。

去年夏天,我有幸结实了远在重庆的白老师并参加他的教育节活动,从那里我认识了一大群在全国一线搞教育的80后(之前读他们的文章以为是50岁以上的长者),他们曾经都在体制教育的学校执教,有的现在还在,但是他们能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探索我们教育的出路到底在哪里?我们能实实在在做点什么?他们的专业,他们的客观,他们的理性以及他们的奉献,让我很震惊。从重庆回来之后,接到南明旗舰校要在山西落地的消息,本来不报任何希望的我竟然在和招生老师面谈之后被深深感动。整个冬天,孩子有幸在这所不是学校的学校里体验到了美好,体验到了爱与包容,我们总是在来去学校的路上感慨:我们是何等幸运在这样频繁地换学校之后终于找到了这样一所理想的学校。在这所学校的王校身上,我同样看到了之前打动我的那些精神。

我开始怀疑自己之前的学习,从一个完全唯物的世界进入了一个唯精神的境界是不是有些偏执?怎么样才可以更客观理性?

我开始重新梳理自己的学习。

这个时候学校发生了变故:学校解散。孩子意味着有可能要回普通学校去。在之前宁愿不上学也不去体制的我,在这一瞬间竟然觉得去哪都可以。然而,焦虑和恐慌成为了生活的主旋律。我翻开阿老师的《我家有个小学生》缓解自己对普通学校的恐惧,这个时候我再一次看到阿老师重复地强调河合隼雄对他的影响。

于是,我觉得我得先看看河合先生了。

整本书是根据对河合隼雄先生的访谈内容编辑整理,有很多独立的短篇组成。语言简单,读起来很轻松。我刚刚要怀疑这位大家也没有想象的那么高级么,有一段话就解释了我很长时间的疑问。

还有一种展现“另一个我”的机会,那就是参加大型传统节庆狂欢活动。在那种时候,人们潜藏的人格得到释放,狂欢结束之后,又恢复到正常人格。在这样一个不断反复的过程中,人们赋予其“另一个我”生命,并逐渐归于真我。

在之前超个人心理学的学习中,集体的狂欢很重要,包括集体的动态的静心会是课程的主要环节,跟随老师学习十年之久的同学更是会对我们说,他所有的成长变化其实都是来自于静心。我每次都是很认真很努力地去融入,但是心里总会怀疑,这样做真的有意义吗?为什么要这么做?河合隼雄先生在第一部分对自我的探索中就有这样的内容,一下解开我长久的谜团。我知道了我为什么要做这个功课,也知道了做了这个功课会有什么效果,这样的知晓让我很轻松,不会因为自己没做就去批判自己,也不会因为自己做了就以为能有很大的变化。对真我的追求,也许是我们生命的终极意义,需要的是长久的积累与探索。

在书的最后,河合先生还谈到了团体指导

所谓的团体指导,简单来说,就是在与自己的日常意识所不同的意识、与自己日常的人际关系之中,体验“人的定义”的活动。

在这种体验结束之后,当事者多大程度上能够把这些体验与自己的日常生活协调起来,我认为这是成败的关键。

如果我能在接受团体指导之前看到先生的这段话,还会在课程当中一直保持警惕与怀疑吗?

以上两点是近两年比较困扰的两个问题,竟然在这样一本小书、两段简单的话就打消了我所有的疑问。也许这也是一种机缘巧合,如果没有体验,这样的话依然对我没有任何震慑吧。

这本书会在有空的时候常拿来翻翻,因为是短文,可以随意翻阅。

3、河合隼雄《心理治疗之路》

因为看了上一本书,所以迫不及待把自己买回来的河合隼雄先生的书全部看完,这一本,对我来说更是宝藏。于是,我又定购了先生最为经典的《孩子的宇宙》三本儿童教育合集(还在路上)。这一段时间,把先生的书整体过一遍,希望对自己的儿童观、教育观以及最重要的自我认识能有新的感受。

心理治疗到底是什么?

它对我如同救命,让我开始正常的普通的生活。然而,随着学习的深入,我的疑惑越来越多,直到现在的我拒绝再去上课。

虽然河合隼雄先生是荣格派的精神分析师,但在这本书里我感受到的是客观、理性的分析,对于此时的我,是指路明灯,更像是救命稻草,让自己可以一点点沉静下来,安然地过自己想过的生活。

心理治疗是科学吗?

哲学家中村熊二郎这样论述:

近代科学将一切事物都对象化,按照对待自然事物的方式处理。其特色为排除了所有感觉性的、意向性的性格,一般化地将对象经验性地作出分析。


这就意味着把对象和自己做了一个明确的分割。实验心理学算是用这种方法来研究人的行动。

然而,深层心理学是一种自我探究的心理学。

在保持一定客观性的同时进行自我分析,需要有一个精神上能支撑并且能够理解的人。分析师起的就是这个作用。


所以分析师是支援当事人,他不能切断跟当事人的关系,也不能与当事人同一化。

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完整的生命,需要“自主地互为主体地并且相互作用地参与”。

可能这样看起来并不很科学,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彼得 米歇尔说:

科学被误解为客观的真理。而实际上,科学不过是个人的心的世界(第二世界)所描绘的实在世界(第一世界)的社会表象(第三世界)。

而在心理治疗领域存在着用心的世界描绘心的世界的两重性,问题就变得更加复杂困难。

所以心理治疗是研究人的科学领域,研究者自主地参与。

心理治疗与教育

教育这个词可以分为“教”和“育”两部分。教/培育   发育、成长。

在学校,必须教很多很多东西,但是为了让这种“教”能够成立,孩子们自己要“发育成长”到一定程度才行。

还可以用两种形象来表示:一种是训练动物,教动物很多习惯、规矩、本事;一种是培养植物。只要有阳光、土壤,植物靠着自己的力量就能成长。如果给植物施肥太多,或者人为地把花苞扯开,都会彻底毁了它。

那给学生像心理咨询一样绝对的自由呢?同样不可取。

心理治疗的场景是在时间、场所完全受到限制的框架内进行的。自由,只允许在这个框架内发挥。

没有框架限制的自由,只能让人陷入深度的不安,无意识地自己制造束缚自己的框架,反而得不到有意义的结果。


所以,面对活生生的生命,不是“这个还是那个”的问题,而是“这个也需要,那个也需要”的问题。

作为一个老师,我应该怎样严格而又温暖地对待学生?如何在引导孩子遵守规则的同时又能保证孩子的自由度?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倾向、喜好,以自己喜欢的方式为起点,只要以孩子为中心,以心理咨询的方式为主,也会在需要的时候对学生加以限制、斥责;以“教导”为出发点,也可以同理孩子,支持孩子。

最后,作者还提到,现在拒绝上学的孩子越来越多,我们应该从表面的“问题”入手,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我们国家,孩子们太善于观察老师的心境,表面上看上去学生们显得很活跃的课堂,很多也不过是顺着老师的设计的流程向前走而已。我们要好好反省一下这种状况。孩子们说的并不是从自己内心发出的意见,不过是很敏锐地感觉到老师想让自己说什么,作出相应的反应而已。这样的话怎么能够实现“磨练个性”的教育?大家公认的所谓“好学生”却很少有创造性的现状也就是这样形成的。

作者所说的状况是日本在1992年的情况,而我们现在的教育却是这种情况的真实写照,甚至不是孩子们去感受老师想要什么而说什么,而是老师一遍又一遍地训练孩子们只说那种他想要的。这样的训练让孩子们逐渐远离了自己的本心,不再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写作文千篇一律假大空是小事,更重要的是他们不再相信自己。

学校里问题孩子越来越多,有些孩子只是普通的厌学,不停地上课补课却是游离状态,不知道为什么学为谁学。更有的孩子在父母、学校的双重夹击之下选择了逃离这个世界。教育的事情与制度、社会、文化等等都相关,但是我总觉得,如果我们还能看到孩子,或者说孩子已经表现出了一些问题,不要再逼他,给他一个理解支持,给他一个压力的出口,也许他会重新去生长。

可是学校的心理咨询室要么是政绩工程,要么是商业合作,再加上后面所要提到的对心理咨询师的专业素养的要求,孩子们可以去哪?

父母们眼里只有将来的出人头地,谁也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只是一个普通人。可是,我真的看到了,我们大多数人,真的只是普通人。

如果我们能接受普通的生活也能幸福,也能自在安然,也许我们的社会就不会这么焦虑了。

后面还有心理治疗与宗教的关系以及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心理治疗师,我觉得对于从小生活在没有任何信仰的自己来说,这是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门,我慢慢地开始了解什么是神,什么是谦卑,我开始看到自己过往的无知且猖狂,我开始学习接纳自己真的只是一个普通人,先把普通人的 生活过好。


4、叶开《对抗语文——让孩子读到世界上最好的文字》

这本书在3年前就已经读过,正因为读过,所以才会那么坚持不去体制学校吧。今天因为已经有了亲近体制教育的经验,再读起来,更有切肤之痛。就像作者写的:

我一直在惶恐: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者,心里到底有没有基本的底线?

“求真”这也是人类文明发展到现在所普遍尊奉的知识基础。把这个求真的思维说成是普遍价值,一点都不为过。或许有人认为我们有自己的文化独特性,这也是一个前提条件,但是,无论中国的文化有多么独特,我们也不会承认自己的文化核心是以“造假”为基础,我们仍然尊奉“求真”的文明底线。


那么,小学语文教育当中的善呢?

小学语文教材,大多数是教材编撰者用“好词好句”堆砌起来”起来的黑板报,充满了空洞的道德教化。


美呢?

美不是外在的,作为现代公民,学生们应该从青少年时期开始,就直接与现实的、日常的美融为一体。

我不反对“美的教育”,我国的基础教育最缺乏的恰恰是美的教育。

(开学第一课)晚会宣扬人性美,实际却流于形式。

美不是抽象的,美食具体行为和体现。如果中小学生只能伸长脖子景仰他人的英雄主义和成功主义,如果我们只能张大嘴巴等着填唯道德饲料,而不能学会对自然世界的探索和欣赏,不能学会思考和质疑,这种美则是虚假的,也是不人性的,更谈不上任何的人性美。


因为语文的“物化”,导致了师生关系的“数字化”。

物化的最高境界,是“螺丝钉”的比喻。在这个比喻里,学生的终极目标,就是经过各自的努力,彻底消磨掉自己身上的个体特征。把自己融入一个统一的尺度里,让自己变成了千万个同类型零部件中的一枚。

从小学开始,学生们就被教育要用机械的方式、零件的方式来学习语文。他们天天写字,却不知道每个字背后的真正文化含义和具体的构成方法;他们天天背诵词句,却不具备分析和感悟这些词句的能力。他们阅读一篇文章,不是去整体感受这篇文章的风格,体味文章的优美修辞,而是忙于寻找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画出好词好句。最不可接受的是,从小学到中学乃至大学,学生们无法阅读到真正的好作品,小学教材里但绝大部分文章,竟然是那些来自各小学语文组的编委们自己汇编和“杜撰”出来的“黑板报”,充斥着无聊的陈词滥调和虚假情感。长此以往,学生们逐渐失去对美好事物和文学佳作的感受能力,最后,他们的心灵在高考中之后彻底枯萎,而真正地变成了干涸的、死板的行尸走肉。

在教育工具化、教育关系物化的理念控制下,语文教材的编选,从小学的虚假道德、中学的空洞理想到大学的无趣审美,形成了一条严格运行的“废品”生产的流水线——学生们寒窗苦读十年,毕业之后,人人都成了合格的“废品”。这才是语文教育的真正伤痛。


这样的话夸张吗?也许有很多人会说太过于偏激,但是我想说,我是这个标准合格“废品”的充分证明。现在的教育和二十年前的教育相比,有过之而不及,从学前班、一年级开始就大量地刷题、背诵,不知道这样的孩子们在二十年之后还可曾看到生命本应有的一点点鲜活?

叶开老师推荐了详细的分级书单,很悲催的说,我一本都没读过。但是我都买回来放在书架上开始和孩子一起读,我想这是我能做的唯一的事情。

学校也开始重视阅读,每天要求录音、打卡,克拉每次应付录完,然后坐到一边挑一本自己喜欢的默默享受,不知道有多少孩子能通过这种方式来养成阅读的习惯?又有多少孩子能读到真正的优秀作品呢?

阅读一本书,就是与一个奇妙世界的相遇。

小孩子有自己独特的审美趣味,有自己热爱的故事结构,等小孩子真正养成爱读书的兴趣之后,然后可以慢慢地把他们引向其他的书。


我只能感叹我很幸运,我能做的只是给孩子把书买回来,放在那里,至于读哪本怎么读,我自己没读过,更没有引导的能力,反而让孩子把读书变成一件像吃饭喝水一样自然的事情去做。

与其去感叹教育的无底线,不如珍视眼前的生命,陪伴孩子一起成长。孩子给我们的比我们能给孩子的,要多的多。

5、被讨厌的勇气

因为之前读了很多书都是在追忆过去,认为一个人的各种不舒服都是童年的经历造成的,那种观念刚开始让我很欣喜:我找到了我成为现在的我的原因,但是很快就陷入了绝望:我不知道我的童年是什么样的,所谓的潜意识就是无意识,我根本探索不到。而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更侧重从现在入手,你的行为都是为“现在的目的”服务。比如说恐惧,其实是你想成为一个懦弱的人,这样的状态可以让你很舒服。所以,抱怨父母抱怨社会是没有意义的,人生的选择权都在自己手上。当我们从这些束缚中解脱出来,就会发现我们其实一直很自由。

所谓的自由,就是被人讨厌。这需要很大的勇气。

看得过于快了,看得时候内容挺震撼,但过后好像什么都想不起来。在生活当中慢慢觉察,慢慢练习。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3,179评论 5 47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229评论 2 380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032评论 0 336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533评论 1 27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531评论 5 36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539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16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574评论 0 256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13评论 1 29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568评论 2 32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654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54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37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18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52评论 1 25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852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378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4本书 01《软技能》John Sonmez 一句话总评:读完觉得赚钱好容易啊! 个人品牌是十分重要的,最好的第一...
    冷星云阅读 122评论 0 0
  • 卡尔·沃鲁达是美国著名的杂技演员。1978年以前,将近两万次的表演没有一次出现疏忽。他曾多次信心十足地对媒体说,对...
    牧狼天下阅读 259评论 0 0
  • 爱 城在 甲三千 只待伊来 同续一世缘 伏世三生葬才 今宵为君谱天籁 守一树梨花满头开 执子之手花下共枕眠 莫怕冷...
    南冥阁主阅读 441评论 0 1
  • 【转自雪儿老师】雪儿每日生命觉醒 第321天 我从来不信什么一夜成名的传说,也不相信一夜暴富,只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66张燕阅读 334评论 0 0
  • 2016年,因为一次机缘巧合,我开始欣赏各种演出。回过头来一看,一年之内竟然看了近十场演出,留下的票根也有...
    基迪阅读 583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