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方面相关的书籍近几年也阅读了些,从中受益匪浅。也正是通过这些知识不断的在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勉强还能适应这个嘈杂的社会环境,内心得以一丝丝安静。之前阅读的心理学书籍模糊的记得多以神经系统的角度去阐述我们行为的形成以及背后的机理,但《本能》却另辟蹊径,从基因的角度为我们讲述了它是如何产生作用及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读罢,真的是对人类的动物本性认识的更深了。记得李笑来老师的《把时间当作朋友》中有一个核心观点就是,脱离猴性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就要有能力通过自己的意识控制自己的大脑,自己做大脑的主人,而不是成为大脑的奴隶。一直深表认同的我也尝试着自己控制自己的大脑,争取做回主人,但每次好景不长就变回了奴隶。做奴隶得反思啊,为什么我就不能做回主人,思来想去最后给自己的答案是定力不够,计划不周密,没有耐心导致失败,但疑惑始终没有解决。但今儿读《本能》的时候,突然想到了之前的这个疑惑,李笑来老师所说的自己的大脑不就是延续亿万年不断进化的基因的表述中枢么,敢情我一直是和祖先不断进化遗传给我的本能较劲呢。
《本能》内容简述
每个人其实是两方面的复合体:一方面,我们是有好恶,有愿望,有梦想的人,而在我们体内还有一个机器-大脑,它负责处理各种指令,对我们的好恶,愿望和梦想做出反应。悲哀的是我们的意识总是输给大脑,无法自我控制。而自我控制的问题大部分根源于我们面对问题时的内在冲动——而这些都不利于我们自身或者我们所爱的人。而内在冲动多是由你无法察觉的基因控制着。难道我们就不能控制我们的本能么?只能成为大脑的奴隶么?显然本书就讲述了如何解决上述的问题。
日常生活中,存在这么两条路。一条路诱惑我们只根据自己的冲动和直觉来生活。这条路可以称为“宠物之路”,因为所有的动物,包括家里养的宠物狗走的都是这条路。饿了就吃,吃完就算。只在得到回报时才会献出忠诚。感觉什么好,就再来;什么有害,就躲开。而另一条路没什么明显的标志,是充满抗争的路。在这条路上,我们说了算,自己当家。除了激情,基因还赋予我们意志力和有意识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拥有这些特殊的人类能力,我们就能超越自己的动物本能。本书正是对我们的行动做出了指导。步骤一,了解自己的动物本性,特别是那些让我们闯祸、使我们陷入苦恼的欲望;步骤二,利用这些知识,驯服我们的原始本能。
存不住钱的我们
在我们的祖先还在游牧狩猎的时候为了尽可能的生存下来,它们在捕得猎物之后的第一反应是尽可能的食入腹中,存储能量。亿万年的进化淘汰了身体瘦弱的个体,进化得到的基因崇尚的是往身上增加脂肪。通过货币这个媒介交换剩余之物的方式最早出现在公元7世纪,不仅时间短,而且在出现的时间里,人们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他们还是更倾向于物物交换,因为货币需要公允价值以及存在地域限制。而我们的大脑是由基因构筑的,而这些基因中不存在金钱世界的优胜者。在往身上增加脂肪这方面,我们拥有强大的本能,而关心金钱的本能还没来得及演化出来。在买东西的时候,这个过时的本能总会引导我们看重今天的价值,而不管将来的开支。
如果你有自己的工作,有自己的经济来源。不妨回想下自己的现金流如何。如果现金流稳定,有稳定的存款,那么恭喜你,你已经是一个能战胜本能的人,是严格纪律的执行者。但可惜的是,大部分人都恰恰相反,每个月有还不完的信用卡,现金流一塌糊涂。这里排除啃老族,在我看来这样的人还是嗷嗷待哺的猴子。如果是后者你肯定在想,是不是我没有很好的计划,所以导致现金流糟糕。但是当你制定了计划之后,还是会发现很难坚持执行下去,至少在我做来是这样的。其实,你的本能在潜移默化的发生着作用。
- 我们如何才能过上富裕的生活呢?
是的,我们不能依赖本能,相反,我们需要不断强化自己的财务训练。可能你会问人们真能改变根深蒂固的行为吗?绝对能。在做每一个决定时,我们都必须压制内在的反应,并利用习得的金融手段来做出最佳选择。至于金融手段是什么,那值得再开一篇讲述了,自己今年也在这方面花了些功夫琢磨,这里不赘述。
幸福感的获得
在物质匮乏之时,总觉得只要物欲被满足就可以获取永久的快乐。但美国和日本相关的数据都说明了人们现在的物质生活比过去富裕了很多,但是在幸福方面却没什么进展。这个结论显而易见,但也令人困惑:深刻而长久的幸福感并非来自物质状况的变化。虽然获得金钱,电视和汽车令我们快乐,但拥有这些东西却并不能令我们感到幸福。
我们的贪婪和不快乐应归咎于谁呢?当我们遇到诸如中奖和出车祸这类事情的时候,中奖者欣喜若狂,而受害者则绝望不已。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人的幸福感又回到了那些既没有中奖也没有遭遇祸害的人们的平均水平。生活的变化带来的强大而短暂的影响或微小但长期的影响,这二者之间的对比形成了人之为人的主要矛盾之一。为了解开这一谜团,我们必须了解这一点,那就是为什么我们的基因总能从造就这样的人类中获益,这些人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遭遇艰难险阻,但却乐观的相信幸福就近在咫尺。
永不满足的本能使得幸福成为了基因的一个工具,被用来引诱我们做出能使其受益的行为。我们向难以捕获的目标奋进也不是为了自己的幸福,而是为了促进基因的利益。尽管我们永远难以到达幸福的彼岸,但我们还是天生就觉得,如果再往前走一小步,永久的幸福就在眼前。这种幸福可能是我们通过工作或者抽奖而获得的幸运的休息机会。一旦当前的危机过去,我们就可能认为一切都会更好,我们的问题也会无影无踪。由于梦想总是离我们一步之遥,我们总是通过不知疲倦的工作来改善处境。但我们的欲望总得有所限制吧。作为社会或者个人,当我们变得越来越富有的时候,难道不会达到某种福乐之境吗?如果每个人都付清了抵押的款项,拥有了梦寐以求的汽车,为家人提供了优质医疗保健,我们贪婪的冲动还是不能得到满足吗?然而令人悲哀的是,我们的幸福车道既没有时速限制,也没有出口。
这样一来,本能系统就成了我们最严厉也最温和的老板。它们不停地驱使我们做更多的事,不管昨天我们取得了什么成绩,只要求今天要尽全力。而且永远也不嫌多,因为基因就告诉我们“越多越好”。
观察一下那些和我们祖先相像的、以采集和狩猎为生的现代人,我们就可以为贪婪生物学的根源找到更多的支持。在这些以搜寻食物为生的社会里,人们长期感到饥饿,他们的需要是现实的。能获取更多财富的人,尤其是食物更多的人生的孩子就更多。所以他们想获得更多财富的欲望具有明显的戏剧性的进化后果。
- 幸福感的来源
相关的研究证明我们偏爱的是有积极结局的经历。比如在一项研究中,研究者要求实验对象把手放在冰冷的水中,并为此付给它们钱。一只手要在非常冷的水里放60秒。歇一会儿之后,另一只手也要同样这么来一次,额外还要在挨上30秒的痛苦。这额外的30秒中,水温会逐渐上升,从真正的冰冷升高到只是很冷的程度。然后,研究者让实验对象们再从两种经历中选择一种以进行第三次实验。他们大多数人还是选择了时间更长的这个。
除了进步之外,期望对于我们的幸福感也至关重要。谚语“满意=表现-期望”就抓住了期望在我们情感中发挥的中心作用。幸福和悲哀,是源自我们所想和我们所得之间的区别。在生活中如果凡是我们把期望值放低一点点,每次得到的结果都可能使我们感到幸福。
幸福与不幸是基因用来促进其目标实现的工具。不管我们的境况如何,基因总是想把我们所有的油水榨干。所以我们对表明进步的小小变化都十分注意,而对意料之中的事情几乎无动于衷。这一有效的系统把我们造就成精力充沛的工人,并由它来控制我们的情绪,我们或许有受挫的时候,但不会止步不前。我们会拍拍身上的灰尘,继续前进。不论什么时候有所进步,基因都会让我们感到快乐。
- 获取幸福感
我们的基因系统有三个重要特征。第一,绝对水平如何对幸福感影响很小。第二,我们喜欢取得进步。第三,期望起着关键作用。所以,为了快乐起来,我们应该尽量把生活构建得具有一种上升之势。我们要制造一些条件和期望以使意外之事显得积极。
关于人类幸福的两个真理。第一,只要朝好的方面改变,就会带来幸福,不管绝对水平是怎样的。第二,在物质条件没有任何改变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建构自己的生活,让自己更加幸福。
虚伪面表下的真实自己--你没那么高尚
在动物王国中能给非亲非故的伙伴以友好帮助的现象并不多见,但人类却非常合群,我们喜欢和别人一起分享。因为和大多动物不同的是,我们很容易就可以形成需要在未来进行补偿的合作安排。
人类有一种本能,促使他和一个不相干的石器时代的邻居分享食物,借钱给一个20世纪的邻居,或者只是送朋友到机场,这似乎是令人振奋的利他主义,非也。就像我们把钱存到银行来应对困乏之日(或者为度过缺粮的日子而在大腿上储存脂肪)一样,在邻居身上储存善意,可以使我们在遇到世界上的不确定性时得到喘息之机。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系列独特的基因,它们无情的自私本质引得我们与陌生人、朋友甚至家人发生合作与冲突。若理解了基因的自私既是冲突又是合作的基础,那么我们可以就建构一些诱发合作的环境。朋友和敌人并非固定不变的。由于合作是由相互的利用推动的,所以我们不应完全反对寻求和培育与对手合作的机会。我们应该学会对对手好一点,因为下个星期他们就可能成为我们的朋友或者配偶。同样,有盟友守卫的话会更好,因为我们自己暴露出的弱点可能会在(不远的)将来被用来对付我们。最后,我们应该对自己好些,因为我们是自己唯一永远的盟友。
以上是书中讲述的几个方面的例子,觉得观点独到且一针见血。你嘴上说不,身体却诚实的很。人类毕竟是动物本性,漫长的进化史让本能对我们的作用浑然天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