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聆听祝禧老师执教《牧童短笛》有感
本学期初,我到电子科大附小聆听了两堂名师课程和一场关于整本书阅读和随文微写的讲座,短短的3个多小时让我受益匪浅。尤其是祝禧老师执教的《牧童短笛》以及她的文化语文课程观深深吸引了我。
由江苏省海门市的语文名师祝嘻老师执教的《牧童短笛》,是一堂以牧童为意象的主题性阅读教学课程,在所有的牧童诗歌中,她节选一首雷震的《村晚》进行重点赏析,然后由一首诗带一群诗的学习模式进行主题学习。本节课与其说是一堂古诗词的阅读鉴赏课程不如说是送给现代孩子们的一份礼物,让孩子们在喧闹的社会保持永葆一份童心,永葆一份宁静。整堂课清新的主题,明确的目标,温暖的话语,真实的情境设置,祝老师的教学智慧无不在精心设计文化素养课程的设计中绽放光彩,课堂上呈现出精彩生成的一幅幅的画面,带给听课老师不仅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一场震撼的心灵之旅。她提出的文化语文研究课程,站在更高的视野,从中国文化中提升儿童的语文素养,唤醒儿童的原认知,激发情感,让每个孩子都调动起来。聆听祝老师的课堂整个教学流程就像一弯淙淙流淌的小溪,流淌地非常自然,每个版块都贴近孩子生活,唤醒孩子心灵,在温暖的对话中生成教学;又犹如一首舒缓自然的乐曲,因此我把她的教学流程归为以四部曲。
第一步循序导入。
教学伊始,从字词入手,引入课题---- “牧童短笛”。她引导孩子对甲骨文“牛”和小篆“牧”字的解读和赏析。她在黑板写了一个牛和一个牧字。即一头牛,一只手,一根小木棍,放牛的形象立刻出现,这样每一个孩子都兴奋地进入了“牧童”世界,很快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第二步学习牧童诗一首代表诗歌《村晚》。
首先让孩子自由地朗读诗歌“村晚”在朗读中初步感受诗歌“村晚”文字之美。接着再读诗歌,想象诗歌呈现出的一幅幅画面,引导孩子感受“诗是无形的画,画是有形的诗”,从而整体感知乡村傍晚美丽而宁静的画面。一个个祖国美丽的字符组成一个个美丽灵动的文学意象。在教学中,当学习诗歌一二句时,她抓住“长满池塘水满坡中的“满”来引导孩子们体会乡村是宁静的不是死寂的,是生机勃勃的,青翠欲滴的。“山衔日落浸寒漪”,她巧用一幅简笔画,并抓住两个动词“衔”和“浸”字,引导孩子们感悟这个傍晚的乡村充满了灵气,是灵动的,有生机的,所有美景都沉浸在这傍晚幽静而迷人的村景中。
在教学三四句时,祝老师呈现一幅乡村水墨画,并用自己优美的语言引导孩子看到这样的美景联想和想象如果是自己是诗人此时会做什么,牧童的生活是怎样的?孩子说到了,会写诗,会想到牧童的生活。在与孩子平对的对话交流中自然地引出牧童骑着牛吹笛的画面。接着让孩子理解“横牛背,信口吹”在随堂体验吹笛子的情境中, 一个自由自在的骑在牛背上,无拘无束地吹着曲子的小牧童的形象油然而生。顷刻间师生们仿佛沉浸在牧童美好生活画面中,沉浸在婉转悠扬的牧童曲中,徜徉在怡然自乐的田园牧歌生活中。
第三步,学习其他牧童诗。
祝老师总结到牧童的生活就是这样安然自乐的,古往今来,很多文人墨客都喜欢牧童,写了很多牧童诗,牧童曲,她这节课还带来了很多关于牧童的诗让孩子们读读,在孩子们的朗诵声中,在交流对话中再次感受牧童的自由自在的生活。
第四步,对比学习 “现代城市的孩子”。
从对比朗读中,从对话交流中孩子们再一次对牧童无拘无束生活的进行向往。最后,师生们共同哼着一首曲子《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结束了本堂别样的课程。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而致远。我想这堂课不仅仅给孩子们在语文课堂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更是对他们人生的启迪。正如祝老师所述说:“牧童是一种向往,是一种回忆,一种安然自乐的心境,一种田园的情怀,将永远留在我们的心灵深处。当你累了,当你烦了,当你困惑了,不妨读一首牧童诗,听一首牧童曲,赏一幅牧童画......”
这堂课后结束后,祝老师接着向我们汇报了她的语文课程理念和多年来的在语文教学上的一些探索。她本人是学美学的,重视以审美为核心,来建构儿童的阅读课程;重视从祖国文化历史的长河中去捕捉一些文学意象。她崇尚文化、自然与生态的语文,因而创造自己独有的文化视野和语文课程价值体系---文化语文课程。成立了文化语文研究所,在全国语文教学中行中出独有的一面旗帜。聆听她的课程和汇报也给我在教学中一些新的启示:一.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要不满足于教材--学生,延伸课堂融合多元化的元素,创造出动人的风景。二.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多读书多写作。站在文化的角度去教语文,站在更高的视野去育人。在报告中,她说到小学老师要有大学老师的视野,把艺术与审美走进教师的日常生活方式,我特别认同。虽然在目前这样快节奏的工作中,老师们难得静心去赏一首诗,去品一首词,去备一堂课,而当我们走进课堂时,心中就要有一份信念——今天我将带给孩子什么样的语文课程!三.要有激情,不怕付出。祝老师的课堂让我感受到了一种蓬勃的激情,这样激情的背后就是执着的付出。她执教牧童诗,为了给孩子们建构“牧童”意象,不惜自己自学国画,画一幅牧童画,找牧童音曲;为了执教儿歌“打开天窗”,尊重儿歌别样的遐想,寻找很多古代的是窗户,她认为古代的窗户也就是画,其实祝老师本人也就是一扇窗户,是打开儿童与语文连接的窗户。这让我反思我的课堂,有时缺少激情与创造,把自己置身于所教语文之外,割裂了学科之间的联系,远离了自己,远离了孩子,从而有时让自己都感到很无趣,因此要不断反思和成长。
走进文化语文,激发真切的教育智慧,构建有生命力的语文课堂。用一种宁静而平和的心态,努力工作不断进步,这就是我最大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