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主题“手机”)
(一)
手机的前身叫无线电话,和有线电话一样,就是用它来实现即时的跨空间交流。这是一种对声音的传播。
在此之前,远距离的交流大部分依靠的是信件。我是80年代末期生人,在中学时代,还使用过信件这种古老的交流方式。因为我那个时候电话还不普及。
我读初一的时候,整个村子只有两部电话。一部电话在村委会,那是属于党政机关专用的联络工具。我们普通老百姓用不上。另一部电话装在我们村里唯一的小卖部。那算得上是我们村里的CBD中心。电话费需要5毛到1块起。在那个时候算得上是非常贵的。五毛钱在学校我可以吃一个全荤的菜。一般不是非常紧急的事情,是不会用到电话的。
因为当时我在镇上读寄宿学校,爸爸让我记一下村小卖部里的那个电话号码,万一有什么急事可以打它。
可一直也没有什么很紧急的事情,所以一直没有机会去打。
直到有一个礼拜,我被学校选派参加一个考试,时间定在周六和周日。我们每个礼拜都要回家一次,去补给下一个礼拜的伙食和零花钱。如果回去的话,我需要来回的两块钱公交费用,而且下车之后还要步行半个多小时才能到家。
第二天回校,乘车也是仅有的一辆早班车,需要早早的起床,再步行半个小时,在乘车点等待。
由于老师通知的比较晚。星期五的下午,所有的同学都离开了学校,其中就包括和我同在一个村的同学,当然也错过了回家的末班车。
正在我着急之时,突然想起了我们村里CBD的那个电话。于是我就打了人生第一次打电话。
拨通电话的时候,心情异常的紧张,毕竟是第一次。随着几声等待音,电话很快被接通了。声音很熟悉,是小卖部的四婶。
我跟四婶说,这个礼拜不回去,让我爸爸准备好下个礼拜的零花钱以及干菜。然后让小张带给我。小张是我发小,但离我我家也有2公里路程。
四婶很热情,说晚一点就跟我爸说。
没过多久,学校传达室的老伯来宿舍告诉我,有电话找我。接通电话是爸爸的声音,他跟我确认了我在学校需要考试和不回家的事实,然后跟我交待,会让小张把菜还有10块钱零花钱交给我。
挂了电话,觉得电话真是太方便了。花5毛钱就解决了2块钱,外加来回坐车的时间和力气。觉得这个电话打得物超所值。
有线电话在那几年发展很快。安装电话的费用也断崖式下降。我初中没毕业的时候,几乎村里各家各户都安装了电话。打电话再也不是奢侈的事情。
(二)
因为有过这段经历,我对刘震云小说《手机》里的一个桥段非常有感触。
书中写到主人公严守一小时候的一段经历。他的小名叫白石头,那一年他十几岁,我已经记不得。他清楚的记得那一年,在他身上发生了几件大事。
一件大事就是,镇上安装了一个摇把电话。很多人对这个摇把电话不是很熟悉。但是喜欢看军旅影视剧的人应该有所了解。经常在战地上,领导使命的摇那个电话,通了之后会说接某某地方的分机。他老家镇上装的正是这样一部手摇电话。
另一件重大的事情就是,村里嫁过来一个漂亮的姑娘,是他表嫂,名字叫做吕桂花。
那天,一大早他就用自行车载着表嫂走了几十里山路,来到镇上打电话给他表哥。
他表哥牛三斤在某矿上,因为常年驻扎在矿上,回家的次数有限。
来到镇上打电话,场面非常火爆。排队的队伍非常的长,以至于轮到他们的时候,已经是中午12点。
管电话的是一个老头儿,因为这部电话的金贵也使得这个老头儿掌握了一项特权,显得颐指气使。
一到12点,他就说电话也辛苦了,一上午没得停,机器也是需要休息的。等下午两点再打。
白石头就和他的表嫂吕桂花从中午12点一直等到下午2点。那管电话的老头,慢慢悠悠的打开电话,那电话装在一个木箱子里,用一把挂锁锁着。等慢慢悠悠打开之后,盛气凌人的问白石头:“打到哪里?”
白石头说打到某矿。
那老头说,某矿的电话十次有九次是打不通的,既然要打,那他就打一下试试。
那老头使劲的摇电话,接通让对方接某矿,没想到电话一下就接通了。老头问他们找谁?有什么事儿?
白石头说:“找某矿的牛三金,他的媳妇叫吕桂花,他媳妇问他,最近几天回不回家?”
那老头听他说完有点不可思议,当时打电话就是如此的金贵。但是人家出了钱,所以就在电话里跟对方复述了这个事情。
在某矿的传达室,负责接电话的老头跟这个老头一样的趾高气扬。他是通过广播来传达电话里的信息。拍了拍广播的麦,清了清嗓子说:“电话找人,电话找人,牛三斤,牛三斤,你的媳妇叫做吕桂花,吕桂花问你最近回不回家?”
这一段在我有手机的那个时候,还被编成了一段彩铃,广为传颂。
这段故事让我非常感动。一方面,因为有过类似的经历,知道电话在当时来说是非常金贵的。是更多的是感叹牛三金和吕桂花之间的爱情。
吕桂花用了几乎一整天的时间穿过几十里的山路,花了不菲的电话费,就是为了能最快的时间告诉自己的爱人对他的思念,这是何等的令人感动。
这样的感动放到现在来说是难以想象的,难以想象的是这个过程,如今的电话,尤其是无线电话技术迅猛发展。很多人根本无法想象,人与人之间还可以这样谈恋爱。
(三)
我在上大学之后就马上买了一部手机。那时候的手机费用已经不高了,我买的是当时最流行的诺基亚1100。那部手机除了有电话功能,还有短信功能。短信是谈恋爱的利器。那很像现在的微信信息,只能输入文字,字数有限。但传递呢内心独白十分适合。
手机的变革非常之快,等我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不久,开始普及智能手机了。智能手机的横空出世之,让笔记本电脑,相机,唱片等领域的旧科技受到了降维打击。
电话通话功能在如今的智能手机里,只是很小的一个功能而已。在某种层面上,智能手机严重的挤压了电话功能。
因为手机的初衷是可以让两个相互牵挂的人能在很远的地方相互联络,缓解相思之苦。可是智能手机因为它独特的娱乐性。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看上去是越来越近,其实心与心的距离更远了。
手机已经脱离了它的初衷,开始野蛮生长。
网络通讯如此发达的现在,想要找一个人比以前更简单了,但是想要躲一个人,比以前也更加简单。
智能手机带给我们极大的便利,工作效率得到极大的提升和变革。可以让我跨空间的工作。为此,大部分人如果没有手机,将很难开展自己的工作。
如今手机支付的便利,让很多人如果一旦没有手机就会变得非常的不方便。手机似乎成为了我们人身上的一个外挂器官。
手机让我们变成了千里眼,顺风耳。手机让我们有一个外挂的储存大脑。只要你想得到,你就可以通过搜索引擎寻找到各式各样你想要的信息和知识。
手机还有一个更大的作用,就是娱乐功能。无论是听音乐,看电影还是玩游戏都可以无限的满足满足我们。
任何事情都是过犹不及。正因为手机的便利和智能,让我们很多人反过来被手机所奴役。
我们可以想想,一天要花多少时间在手机上?有多少时间被手机这个黑洞所吞噬?
手机越是智能,就让我们各项功能越是慢慢退化。比如说计算功能,记忆功能,甚至是思考能力都下降的很快。
我们每天接受的信息实在是太多,如此海量的信息,让我们应接不暇,让我们根本没有时间去思考。
这些年虽然科技飞速发展,但人却没有很大的发展,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是停滞不前的。
其实我们人并不需要如此海量的信息。一个人如果没有甄别能力,这些海量的信息只会让我们麻木和愚蠢。
和古代的社会不一样,如今的知识是过剩的。不像古代,学习文化知识被少数人所垄断。我们说到一个成语叫学富五车。就是说这个人的知识和学识有五车那么多。古代的书都记录在竹简上,其实真正五车的书里面所有的字加起来并不多。因为古代的书真的是不多,就那么几本,但本本都是经典。
正因为我们现在的人对手机的依赖程度太高。所以我觉得有必要开始反思自己。是不是应该在手机的使用上有所节制?
慢慢的要让自己的眼睛和注意力从手机屏幕上转移出来。多看一看外面的世界,看一看一年四季的变化,关心一下身边的人。面对面和自己亲近的人聊聊天,说说心里话。因为手机发明的初衷就是和自己牵挂的人聊聊天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