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BN: 9787559651648
。。内容简介。。
水俣病是由于工业废水排放污染造成的公害病,因1956年发生于日本熊本水俣市而得名。作为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负面遗产,水俣事件戳破了为了经济成长而忽视社会福祉的时代弊病。而在1990年,日本负责调解水俣事件的官员山内丰德,忽然自杀身亡。
山内的自杀引发媒体哗然,1991年,28岁的导演是枝裕和,因执导《可是……抛弃福祉的时代》纪录片拜访了山内的遗孀,借此走进这位官员53年的人生轨迹。过程中,是枝被山内丰德这个人物深深吸引。跟随着山内夫人的证言和山内留下的大量信件、诗歌、随笔、论文等,一个理想主义者的悲剧侧面渐渐浮现出来。
在他追求做一个纯粹的人时,将他的人生变得危机四伏的“官僚”究竟是怎样的职业?
为什么他会在诗中刻上“可是”的句子,得出“云没有回答”的结论呢?
热爱诗歌的山内和文学部出身的导演是枝之间的共情,让这一记录跳脱出纪实报导的框架,平静中让人热泪盈眶,并直接影响了是枝导演两部重要作品《幻之光》、《无人知晓》的诞生。
。。作者简介。。
日本当代电影大师,1962年生于日本东京,早稻田大学文艺学科毕业后,加入TV Man Union拍摄纪录片,关注的题材多具社会关怀及人文主义色彩。1995年执导由宫本辉同名小说改编的《幻之光》获得威尼斯影展新导演及最佳摄影奖,2004年以真实事件改编的《无人知晓》,柳乐优弥荣获戛纳影展最佳男主角奖。2018年凭《小偷家族》摘得戛纳影展金棕榈奖,成为历史上第四位获得金棕榈奖的日本导演。
是枝裕和勤于写作,著有小说《步履不停》《比海更深》《如父如子》《下一站,天国》《奇迹》等,随笔集《有如走路的速度》《拍电影时我在想的事》等。
。。精彩短评。。
#
一本容量过大的非虚构作品,在是枝导演的笔下在时空中反复横跳,情绪也跟着起起落落。我自己环境科学出身(书中环境厅),之后莫名其妙地当了老师(书中的圣职),前男友凡事憋心里毫无沟通能力的回避倾向(书中的夫妻关系),被前男友也带着陷入混乱之后的自救(书中知子的振作),读起来这本书,分分钟共情到长吁短叹…会有很多慨叹与启发,面对人间的艰难,支棱不起来,但总也有活下去的羁绊,只是人要突破自己,哪里那么容易呢?是枝导演真正意味上的处女作,埋伏着他日后电影中的许多元素。山内究竟是加害者,还是被害者?文青官僚之死,这份悲剧的起点究竟在哪儿?还有无处不在的父子情结等待告解……读过着实羡慕是枝导演的视野,那是天赋,绝非力致。
#
也曾怀揣为社会创造福祉的浩荡理想,却在官僚场中滚爬、颠倒为人,叩问心中朵云得不到答案,终无能为力选择自毁。像是另一个国度幻灭的《薄荷糖》,当金永浩面对火车高喊“我想回去”,山内丰德则写诗诉诸“快,还给我”!他想要的却只是一个词“可是”。为什么要剥夺一个人站在正确阵地说出“可是”的权利?也正是这个词启发了青年的是枝裕和,追寻新闻事件报道背后真实的个体,思考它的公共意义,成就未来一代人文关怀电影大师。是枝裕和直言日后的一切皆汇聚于这部文字处女作,而非电影处女作。
#
在《拍电影时我在想的事》中有谈到相关纪录片。是枝裕和与山内一样思考着“双重性”的问题: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相互拉扯,究竟是追求本心和自我做有益于大众的事,还是职业需求去做与内心想法略微相背离的事。采访企划调整局长遗孀山内知子之后,他开始了解山内丰德:少年缺少父爱母爱,早早建立家庭却忙于工作冷落家庭,为大众福祉救助奔走拼命,有着文人诗意和强大的工作执行力。同时他陷于感同身受和冷静平衡多方需求的困境中。调查水俣病及随后公害补偿让他身心俱疲。山内在日常工作随笔中谈到他观察到的轻视社会福祉只求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等方面问题,可谓是极具超前意识的真知灼见。他内心焦灼于实际问题无法妥善处理和应负未负责任的缺失感与挫败感之中。精神的洁癖和强烈的自爱让他不断自我否定到生命终结。他问云,何是归处。云没有回答。
#
是枝裕和一语道破,这部作品刻上了20多岁时他的愤怒以及其他情感,可以说是用山内先生的肉体和精神来进行的自我表达。而对于20多岁的我来说,理想主义者的故事永远都是最动人的。我的内心也在阅读中完成了一次无声式的自我表达。 这部作品是以日本高级官僚山内丰德怀揣着对于福祉事业的满腔热情,却因人的良心与官僚所处的立场对立,而以自杀作为抗争方式的真实故事为题材的纪实文学,是是枝裕和在拍摄纪录片以后拜访其遗孀所挖掘出来的理想主义者的真实内心,也是是枝裕和的处女作。 在阅读的过程中,便能体会到是枝裕和对于山内的共情,字里行间,表露出其对于人类的关怀和对于生命的深刻思考。也不难理解为何他能够在往后的日子里拍出那样的作品。对于是枝的敬佩与爱意在今日又增添了一分。
#
一个理想主义者被现实压垮的悲惨故事,血气方刚的是枝裕和在采访的编撰中表达无限的愤怒,与后来儒雅的形象大相径庭,这本非虚构的纪实书籍带来关于水俣病的庞大信息量,也充斥着是枝裕和对政府机构的满腔怒火,回想起《水俣曼荼罗》所看到的内容,终是无奈的慨叹。
。。我是朋朋,关注我,每天遇见好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