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骏马
这三年,我喜欢上了自己和自己说话,个人的成长也得益于自说自话。加入粥左罗老师的写作营之后,发现这种自说自话的写作方式不灵了,作业一次次被打回重写,我无法迅速从“我”的框架里跳出来,以一种自信放松的心态完成一篇文字。
习惯于文章的主题先解决我自身,而不是超越我去拯救别人的“苦难”。老师说,这种写法请尽量回避,因为没有人认识你,更没有人想知道你。
你的观点、你的论述,你的表达都代表你自己。
以往的文字更像是自我救赎。我就是案例本身,就是问题的所在,就是文章的正反方。我明白,读者想看到的是更丰富的案例,而不是那个陌生的“我自己”。为此,我开始极力回避“我”的存在,以致于无法下笔,导致文字无从谈起。这是加入写作营最困扰我的问题之一,余下的问题还有选题、构思、框架、事例,等等。
为什么会这样?
原因一,长时间关注个人的成长视角,忽视了用户思维的存在。我是一切问题的根源,每一篇文字都只是在解决我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因此,个人感受占了主流。每完成一篇文章,我感到自己又成长了一分,又向前迈了一小步。正是一点点的成长与进步让我没有放弃写作这件事,也因此收获了信心和继续更新的勇气。当然也在其中收获极大的满足,认为生活没有虚度。总以为,我就是那个读者,那位用户,当我自行解决了一个问题,那些潜在的用户自然也能从中受益,所以每每将自己变成唯一的标本,鲜活的案例。
原因二,每次输出都能得到真诚的反馈,个人社交获得丰富和满足。写作会让人上瘾,因为你的自说自话能解决内心的困扰,困惑,于是,遇到问题总喜欢以写作的方式化解。为此,也收获了读者真实的反馈,有的感同身受,有的情感共鸣,有的则成了未曾谋面的陌生朋友。每个人都需要社交,都需要与人交流,网络提供了这样的便利,让我们能够通过文字发出自己的声音。从某种程度上说,我的一部分社交来自更文后读者留言、回复。这种方式不同于面对面交流,你能感受到另一个人的真诚和内心的真实,没有功利,不求回报,平等完成一次隔空对话。这种感觉很美好,也不断督促我不停写下去。
原因三,写作心态可以定义为长期,但写作能力提升需变得功利。任何事都有他的两面性,比如我对写作的定义和期限。我希望自己在10年之后,能够写出被自己认可,被读者肯定的文字。因此创作的过程总显得松弛缓慢,全然没有快速提升文字水平的意思。这对写作爱好来说,值得肯定,但对文字创作而言,就有些不思进取。公开的文字,并非日记,但我创作的心态近乎写日记。放在时间长河里,一本日记坚持10年,也算不小的成就,但对读者而言,这种想法并不合理。市场是最好的试金石,读者的阅读量,打开率是对创作水准直接的检验。一位写作者,避免自嗨式创作才是对文字创作最真挚的情感与热爱。
看见自己最好的方式是找到一面镜子。
我找到的这面镜子是加入写作群,参加写作营,和更多创作者在一起。两周来,透过这面多棱镜,照见的不足和差距不计其数。
首先,我没有以前那么吃得了苦。为实现日更,我曾6点钟起床创作,8点钟完成更发。现在,总以年龄、身体、家庭等各种理由,回避早起写作习惯。无论借口多么堂而皇之,实质是不想再吃苦,不愿做难事。
其次,输入与输出互成正比。输出的前提是大量的输入,而输入的方式应该是只字不差的阅读,不是音频打开,一听了之。阅读什么样的主题,之后有什么样的收获,这些收获又能延伸到哪些领域,又能给生活、工作以怎样的借鉴。如果这些问题都思考的不够深入,肤浅的思考换回的只能是肤浅的文字。
第三,写作自有方法论。与粥老师讲到的5个万能公式相比,强烈意识到自己对如何写作缺乏深度的思考。干货文怎么写?观点文怎么展开?人物稿如何成形?老师们总结出了不同的方法论。先列框架,再分步实施,其实写作并没有想的那么难。这种写稿的方式比较费时间,但却符合逻辑,反而更容易迅速形成文字。成文有耐心,上下有逻辑,是写好文章的重要前提。
最后想说,如果你的事业遇到了瓶颈,工作遇到麻烦,可以尝试加入专业化的社群,每天打卡,完成作业,互动交流。你的思路会被优秀者的思维打开,你的不足能被努力者的行动照见,你的头脑会被思考者的逻辑激活。
我又在自说自话,只是这次遇见了更多高人,迈上了新的高度,拥有了新的思路。相信自说自话,是成长的另一种打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