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皇帝朱元璋采纳三条战略,开创新皇朝,至今这些战略仍有用
快乐有趣
朱元璋是中国历代最具传奇色彩的皇帝之一。他采纳谋士提出的三条策略。这三条策略是朱元璋发展初期的指导思想,也是他成功建立明朝,成为明朝的明太祖的重要基石。70年代我们国家也实施了这些战略。
朱元璋出生贫寒,早年因家境贫寒,只能当和尚。朱元璋出家当和尚时,当时,社会爆发动乱,他偶然加入了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加入红巾军后,他从底层开始。郭子兴非常重视他,因为他能力出众,做事勇敢。
成为郭子兴亲卫队队长的朱元璋,很有野心。对他来说,绝对不会做二把手就满意了。
后来,郭子兴病逝。小明王韩林儿任命郭子兴的儿子郭天叙为都元帅,妻弟张天佑为右副元帅,朱元璋为左副元帅。都元帅名义上是军中之主,右副元帅的地位也高于左副元帅。然而,滁州和和州的军队大多由朱元璋招募,朱元璋比郭天叙和张天佑更勇敢、更有才华。因此,朱元璋实际上已经成为这支队伍的领导。
朱元璋作为众多割据势力的一支,实力还不是特别强大。起义军中有一个谋士朱升,给朱元璋出了一个“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主意,为朱元璋的崛起发挥了重要作用,这句话后半还被很多人引用。
“高筑墙”就是加强根据地的建设,提高军事实力,以保卫自己的地盘;
“广积粮”就是要发展经济,增强经济实力,毕竟经济是一切的基础;
“缓称王”则是不要急于称王称帝,因为在自身实力并不突出的情况下贸然称王称帝,只会有树大招风的效果,使自己成为其他割据势力攻打的对象。
总的来说,这句话的核心精神就是不当出头鸟,闷头发展自己的实力,待时机成熟的时候,也就什么都有了。
朱元璋正是在这一方针下,一步步完成统一中国的帝业的。
首先是“高筑墙”,朱元璋在和州广招将士、安抚民心,在短短几年里积蓄了几十万兵力,即使当时四面受敌,但好在各方诸侯相互牵制,正给了朱元璋发展蓄力的机会。
完成高筑墙部署后,朱元璋开始实施广积粮。在早期阶段,军粮的解决主要依靠强征,即征收寨粮。但从长远来看,军队将成为纯粹的破坏力,失去人心。
为了解决粮食问题,朱元璋除了动员人民生产外,还决定实施屯田法,大力开展军队屯田。任命元帅康茂才为都水营使用,负责水利建设,并派诸将到各地开垦种田。几年时间,到处兴屯,府库充满,军粮充足。
1360年,朱元璋下令不征收寨粮,以减轻农民负担。为了积粮,朱元璋明确禁止喝酒,但胡大海的儿子胡三舍和其他人非法犯禁,私下酿酒获利。朱元璋知道后,下令杀死胡三舍。
而朱元璋已经有了自己的地盘,想要赢取天下,先要赢得人心。于是他开始推行军队屯田,让将士参与农作,然后大修水利,减轻赋税,同时严惩官吏的不良之风。没多长时间,军队的粮草便十分充足了。
与此同时,朱元璋还广招谋士,显现出自己创建新王朝的决心。
最后是“缓称王”,朱元璋以应天府为腹地,当时同样强势的军队还有很多,长江上游的陈友谅、下游的张士诚、东南的方国珍、南方的陈友定。这些将领都已经各自称王,却不得民心。
此后朱元璋正式开启了成王之路。朱元璋把他逐个击破,最后统一了天下,建立了大明王朝。
历史过去了600多年,1969年,毛泽东针对苏联欲对中国实施战术核打击的图谋,为在战时减少伤亡,认为人口密集的大中城市应迅速筑造防空工事,以便在苏联的核打击来临时,可以躲藏在地下。当时,把朱升的话略微改动一下,就叫“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此后,毛主席向全国人民发。
出了“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口号。这一口号在当时也被定为九字国策,成为那个时代中国人民共克时艰的最强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