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瑰宝繁多,其中贡献最多的,无外乎三个时间段:春秋战国,三国魏晋,唐宋风骨。
这三个时期的理由不尽相同;春秋和三国是群雄割据,文化思想激烈碰撞才产生了如此之多的经典。
相比较前两个,唐宋算太平的,但细分之下又有些差异:唐朝是真正的太平盛世,国境之外一片臣服,所以才写得出例如“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 ”这种自命不凡的清高之气,或者是“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此类寂寥之心有谁人知的文艺诗句。
人填词,基本苦在四件事:一是自命清高,二是思绪寂寥,三是朝廷不用,四是打仗老输。盛唐把前两样给占了,到了宋第三四条就很流行。虽说宋朝也很繁华,全国GDP天下无对,但毕竟重文废武,到后来,内忧不断,外患则虎视眈眈。
因此,连女流如李清照都“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了,这帮大老爷们还好意思闺阁脂粉吗?说陆游一辈子写了三万首诗,按比率算,他连诗带词,嗷傲嚷着要打仗的怎么也得几千首。
说个感想:前两天看书看到余光中先生的《戏李白》。庐山瀑布有多么威武雄壮暂且不表,说太白据龙门(黄河),赤壁(长江)归东坡。再想想李白自称蜀人,苏轼本身就是眉山人。突然发觉,这四川潺潺流水,着实天下无对。
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其实按照历史贡献来说,太白登顶毫无悬念,曹子建和苏子瞻比起来,还是差那么一招的。
李白曹植暂且放放,先说说苏轼。
被贬黄州前,苏轼一直以轻狂聪慧著称,各式各样的花边新闻层出不穷:杜撰典故欺负老师;买了房子一把烧了;写一些例如“春宵一刻值千金”的诗;甚至擅改了王安石的诗句,所以,被王知府一笔流放黄州。
其实被贬黄州时,苏轼已经四十有四了,“左牵黄,右擎苍”已经在六年前写出,“十年生死两茫茫”也是五年前的事情,早就不是年少气节的年龄,父亲死了十几年,儿子也二十好几了。
“凡文字,少小时须令气象峥嵘,彩色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这是苏轼自况,又不是。到了黄州后他俨然变成了又一个陶渊明,黄庭坚的诗已经明白写出来了:“彭泽千载人,东坡百世士。”
不过他那聪明劲并没有消散,反而随着时间沉淀更加醇厚熟烂:初中课文《夜游承天寺》就是那个时间的作品;更有名的,《前-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可以说从被流放黄州到变成杂学家之前的这一段时间,是他为什么被称为仙才的重要理由之一。
到这时候,他弟弟苏辙,也不得不说对他哥的文章说句“余皆不能追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