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y man,what's up?
据说这句话现在已经取代了“你有freestyle吗”成为时下最时髦的打招呼方式。
本来是欧美年轻人见面时的口头禅却在中国大行其道,
皆因一档嘻哈节目——《中国有嘻哈》。
至于它有多火,从微博就可以一窥端倪,
节目内的导师、选手隔三差五的就上微博热搜,包括节目本身和后期剪辑,甚至膀子有纹身的导演兼主持也上了一次。
自1v1battle开始,小青龙和辉子的《time》到pgone和yamy的《wait a minute》、二毛和bridge的《掐死大象的蚂蚁》等歌曲也在各大音乐平台获得极高的点击率。
可以说,这档原本被喷的一无是处的音乐节目正在以音乐征服了挑剔的中国观众。
第一期的臭鸡蛋满天飞,第五期的抱怨时长太短,这不就是好节目该走的套路嘛。
作为中国首档“盲人”选秀节目,它称得上一句“real tmhot”。
然而节目一开始,并没有人看好。
它的火,是备受争议的怒火。
选手在网上直怼赛制,黑幕爆料层出不穷,一时间豆瓣评分直逼下限,
制作人的水平也被粉丝和选手质疑,尤其是流量吴亦凡。
不过,也让处于地下的嘻哈一下子出现在公众面前,
为节目的开播赚足了眼球。
而第一期播出后,吴亦凡的“freestyle”梗迅速传遍嘻哈圈内和朋友圈里,相关表情包像病毒一样蔓延。
这对于一档刚开播的全新节目来说,简直就是旗开得胜,
让嘻哈这个不主流的流行文化不断地充斥在大众的视野之中。
而且每一期的舆论导向节目组都在有意控制,让网友们随着他们的节奏逐渐高潮。
第一期的hiphopman是谁?第二期潘玮柏的选人复活,第三期的hiphopman到底选谁battle?第四期的hiphopman是否被淘汰?
在吐槽节目组恶意消费hiphopman遭来恶评之后,他们又转换了话题模式,
将舆论再次引导到挽回口碑的吴亦凡身上,第五期留下了他公演的悬念,
紧接着,周内吴亦凡的全新嘻哈EP《6》推出。
可谓是一盘早已布好的棋局,只等我们乖乖地入局。
我们也不必要过于抱怨和抨击,因为大型综艺,必然会考虑商业性和博眼球,与其老是强调“keep it real”,追求理想状态下才能出现的真实,不如认清现实,泥泞前行。
但是相比于其他同类型的综艺节目,《中国有嘻哈》的确“real”到令人咂舌。
节目播出到现在,不少人黑转路、路转粉,
豆瓣评分也从之前的4.3上升到如今的7.0。
当然,也有瑕疵的地方,比如叫人无语的反复剪辑、踩不到节拍上的慢镜头。
可是狮子还有打盹的时候,《中国有嘻哈》至少是近年少有的忠于音乐的节目。
比如隔壁的《中国新歌声》除了名字变了,其他还是雷打不动的那一套,那英还是自我感觉良好的在那里自嗨,选手还是故事满满、身世惨烈,花边新闻依旧可有可无、狗血非常。
但《中国有嘻哈》不玩这些,它打破了外界对嘻哈的认知。
什么是嘻哈?
外界的第一印象大都是:脏乱差,车子票子马子。
来自黑人的街头文化,歌词里经常会出现贩卖色情、怂恿犯罪的调调。
但《中国有嘻哈》告诉我们,嘻哈是一门正儿八经的流行文化。
相对于韩国版《show me my money》的全程哔哔哔的消音,爱奇艺的《中国有嘻哈》虽然改了歌词但是也让大众看到了有了温情和正能量的rap也可以很嘻哈。
当然,即使到现在也有部分rapper的说唱只是简单的beat+歌词并没有真正地玩转flow或写出有营养的歌词,所谓的韵脚也只是强行硬凑的押韵,比如那位idol rapper。
如果“床前哎呀明月光,疑是哎呦地上霜。举头那个望明月,低头这个思故乡。”也算原创说唱的话,那么他们的才华褪去包装的外衣之后就只是比喊麦略上台面而已。
这是题外话。
为了让观众懂得如何欣赏嘻哈,节目特意花了功夫,在歌词中标出了各式各样的韵脚,
更有在旁边用字幕标出每个韵脚的押韵方式,单押、双押、三押、跳押等专业的词汇,慢慢地把观众带入嘻哈的世界。
歌词,是嘻哈的重要评判标准,
要是玩flow可能要求低一点,但是只要是玩歌词的,那就必然会严格对待。
虽然其中一些歌词仍然是梦想、人生、努力的老套路,但不乏个性化的亮点。
比如被称为“街头诗人”的Jony j,不少人挺他的歌词,认为很带感,
尽管他因为忘词被淘汰很遗憾。
当你开始担心没法迈步,
只好摆出所谓的态度,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真正的霸气不用外露。
确实让人耳目一新,rap为何不能充满诗意,谁又说rap尽是小学水平,
这样的歌词拿出去足以秒杀一大片流行歌手。
当然不止歌词,flow的掌控和肢体的协调自然也是一大考核标准,
嘻哈可不是把歌词念出来那么简单。
那么,玩嘻哈的又是一群什么人呢?
说实话,看起来都不像一群好人。
这些选手,宽大肥硕的裤子、五颜六色的脏辫、妖魔鬼怪的造型、眼花缭乱的纹身以及横七竖八的坐姿和站姿,的确有一种刑满释放再就业的感觉。
可是,几期录下来,你会发现这群人不是我们想象中那个拽、脏、差的样子,
反而real可爱,他们的可爱基于他们的真诚和态度。
人称“商务说唱”的孙八一,
一出场就给人以凑热闹的感觉,一身休闲商务装,一点都不嘻哈。
一开口,绝对的实力派,快嘴和诙谐歌词的展示让人大跌眼镜。
到了第二轮,孙八一依旧不改着装,面对导师的好奇,他也只是说了句:
“我觉得说唱是用来的听而不是看。”
诚恳不做作。
其实,孙八一也不是什么走个过场的外行,
着实的铁mic现场freestyle总冠军。
这也是《中国有嘻哈》的一大亮点,在选手比赛的间隙穿插他们的资料,便于观众了解更多的嘻哈文化,不至于像个丈二和尚一样摸不着头脑。
嘻哈就应该剑拔弩张、满嘴脏话吗?
二毛和重庆gosh厂牌说唱代表Bridge就用行动证明,非也。
选人1v1battle环节,二毛本可以选一个实力相近的争取晋级,但她毫不犹豫的喊出了夺冠热门Bridge的名字。
因为她是Bridge的粉丝,只想和偶像合唱一首甜美的作品,
即使落败了,她也笑眯眯的没有一丝的怨气,
这不就是嘻哈一直强调的“keep real”吗。
《中国有嘻哈》让一直在地下的嘻哈文化上升到大众视野的高度,
也让我们发现了一群闪光的年轻人。
长久以来,我们都被教育熏陶长大后不能奇装异服,做个好孩子,
可是,这样就没有出息吗?
这群rapper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年轻就得活的明白,没有态度叫嚣什么人生。
如果至今还有人说他们是渣,和他们去拼一下英文,他们的单词量、口音、语速和流畅度,完爆不少呆傻学霸。
与选手同样圈粉的,还有导师。
起初,面对这样的导师阵容,许多地下rapper都是不服。
导师在面对选手时也有些发怵,比如吴亦凡认出嘻哈侠的身份后,直言他完全可以取代自己制作人的地位。
它打破了原有的导师至上的选秀模式,一开始就火药味四起。
随着节目的深入,转变最大的也是吴亦凡。
作为被炮轰最多的导师,从第二期开始,他就饱受选手和网友的赞誉,
专业点评、干货十足,对待选手的表演“快准狠”。
也许是因为剪辑的关系,相比其他三位老大哥,吴亦凡的点评简直可以出一本《嘻哈入门宝典》。
比如关于黑人音乐与亚洲音乐重音的不同。
比如对一些专业术语的解释,不枯燥,年轻人都听的进去。
他的专业点评也得到了选手的认可。
比如Bridge,对于吴亦凡给他在节奏里加点double的建议说道:
“凡哥又仔细听,他给我指出来了。我有受到尊重,因为他是从音乐本身仔细去听每一个人。”
到这里,可能会有人产生疑问,Bridge他们看起来好大为什么叫吴亦凡凡哥呢?
其实,这是一个小插曲,
参加《中国有嘻哈》的选手大部分都是90后,比吴亦凡年龄小。
就像上面说道的回归音乐本身,这也是《中国有嘻哈》与那些妖艳贱货不同的地方。
在这里,导师和选手惺惺相惜,
歌手都有真才实学,导师认真点评不防水。
但是对于第五期热狗和张震岳公演完后,许多人用吴亦凡说过的一句话“咱不能只留一个吗?”diss张震岳,确实欠妥。
很多人不知道,没有张震岳就没有热狗的今天,没有张震岳,热狗可能至今还在《九局下半》。
公平的讲,张震岳对热狗的音乐理念影响至深,特别是热狗服兵役归来后发行的《wake up》这张复出答卷里,区别于复出前的热狗,他的歌曲里开始有了旋律性。
在2004年左右,当时的163888,也就是后来的分贝网是孕育中文说唱的地方,
那时所谓的rapper们制作歌曲的方式就是去扒流行歌手们的伴奏自己填词再合成简单音轨,
所以作为一个rapper在当时能够听见一张制作精良的说唱专辑简直就是做梦,更别提rap+melody(旋律)这种高端玩法。
如果有注意热狗《wake up》前后的作品就会发现张震岳对热狗的影响一听就会知道,从单纯玩歌词到玩旋律直至现在的“杂交”,有了张震岳才让热狗的“嘻哈教父”坐的更牢。
所以可以说张震岳在公演时发挥不好,表演可有可无,但说他不懂嘻哈,不懂rap,
不好意思,门在那边,请直走右转。
《中国有嘻哈》还有一点也是与众不同。
跟许多选秀节目喜欢让选手作自我介绍、感动中国不同,《中国有嘻哈》选手的自我介绍,不超过三句话“名字、地区、年龄。”
甚至导师有时想开个话头,聊几句话题,都会遭到选手的拒绝。
让一切发生在音乐里就好,绝不玩虚的。
Keep it real!
剧透一波:
导师公演分组:
吴亦凡:TT、Pgone、嘻哈侠、小白、双胞胎兄弟
热狗&张震岳:Gai、黄旭、艾福杰尼、大笑(剩一个未知)
潘玮柏:Vava、Bridge、李大奔(剩两个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