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引出了我的第一条原则,也是最重要的原则:This brings me to my first and most important principle:
独立思考,并保证头脑极度开放THINK FOR YOURSELF WHILE BEING RADICALLY OPEN-MINDED
回顾自己的人生旅途,我现在明白,时间就像一条河流,推着我们前行,途中会与现实相遇,需要我们做出决策。
我们无法停止前行,也无法回避现实。
我们只能以最好的方式应对现实。
We can only approach them in the best possible way.
一生中,你会遇到无数件事,需要做无数的决定。决定的质量将决定你的生活质量。好的决定会带给你好的结果,糟糕的决定则会伤害你。
Good decisions will reward you with good outcomes and bad decisions will hurt you.”
——《原则》
以下:摘自《精细质量管理实战工具》
一.系统图
1.系统图的定义
系统图法又叫树图法,是将目的和手段相互联系起来逐级展开的图形表示法,利用它可系统分析问题的原因并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质量管理因果图的分析、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各种质量管理措施的开展等。
如何从多种途径中选出一条达到目标的最佳路径呢?系统图法就是系统地分析、探求以达到目的的最理想的方法。
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就需要选择和考虑某种手段;而为了采取这一手段又必须考虑它下一级的相应的手段。这样,上一级的手段就成为下一级手段的行动目的。
把达到某一个目的所需要的手段层层展开成图形,对问题全貌认识,并找到问题的重点,从而找出实现预定目的最理想方法。系统图法不仅对明确管理的重点、找出质量改进的方法和手段十分有效,还是企业管理人员不可缺少的“目的—手段”的思考方法。
在质量管理活动中,以下几个方面经常用到系统分析图法:
(1)在开发新产品过程中,将满足用户要求的设计质量进行系统地展开。
(2)在质量目标管理中,将目标层层分解和系统地展开,使之落实到各个单位。
(3)在建立质量保证体系中,可将各部门的质量职能展开,进一步开展质量保证活动。
(4)在处理量、本、利之间的关系及制定相应措施时,可用系统图法分析并找出重点措施。
(5)在减少不良品方面,有利于找出主要原因,采取有效措施。
2. 如何绘制系统图
具体地提出研究对象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和目标,尽可能用数据和简练的语言,醒目地记在卡片上,同时写明“为什么要达到此目的和目标”。
组织小组提出各种措施和手段。然后取舍。
明确因素逻辑关系,科学绘图,并明确:
为了达到确定的目的和目标首先采用什么手段?如果把这种手段和措施作为“目的”,那么为了达此“目的”还需进一步采用什么手段?反过来,实施这些手段或其中一部分,是否真正达到高一级的“手段”或“目的”?
3 采取行动
这时要使系统图中最低级的手段进一步具体化、精练化,并决定其实施内容、日程和承担的任务等事项。
二 矩阵图
1. 矩阵图是什么
矩阵图法就是从多维问题的事件中找出成对的因素,排列成矩阵图,然后根据矩阵图分析问题,确定关键点的方法。
如生产过程中出现不合格时,需要着重分析不合格的现象和不合格的原因之间的关系。分别是其中横向坐标元素和纵向坐标元素。
质量管理中,常用矩阵图法解决以下问题:
(1)把系列产品的硬件功能和软件功能相对应,并从中找出研制新产品或改进老产品的切入点。
(2)明确应保证的产品质量特性及其与管理机构或保证部门的关系,使质量保证体制更可靠。
(3)明确产品的质量特性与试验测定项目、试验测定仪器之间的关系,力求强化质量评价体制或使之提高效率。
(4)当生产工序中存在多种不良现象,且它们具有若干个共同的原因时,希望弄清这些不良现象及其产生原因的相互关系,进而把这些不良现象一举消除。
(5)进行多变量分析、研究从何处入手及以什么方式收集数据。
2.如何绘制矩阵图
成对因素对应,符号描述其对应关系程度(定性或定量判断),根据关系程度确定必须控制的因素。
3.实施行动
针对重点因素做对策表。与系统图结合。
三 检查表
1.检查表的定义
也叫统计分析表,是用以收集和整理信息资料的事先设计好的一类表格。例如:会议签到表、月度考勤表、顾客满意度调查表。
积累信息、确认事实并对数据进行粗略的整理和分析,也就是确认有没有或者该做的是否完成(检查是否有遗漏)。
包括记录表和点检表。
检查表主要功用在于根据收集的数据调查不良项目、不良原因、工序分布、缺陷位置等情形。
点检表主要功用是要确认作业是否实施、机械整备的实施情况,或预防发生不良或事故、确保安全时使用。
为寻找解决问题的原因、对策,广泛征求意见。
为检查质量活动的效果或总结改善的结果收集信息资料。
2.绘制检查表
明确收集资料的目的和所需收集的资料。
确定负责人和对资料的分析方法。
决定所要设计的表格形式。
决定收集的方法:由谁收集、收集的周期、检查时间、检查方法、检查数……均应决定。
记入记号并整理成次数分配表:能直观看出全体的形态,并能兼有收集情报与解析的功能。
注意事项
(1)应尽量取得分层的信息。
(2)应尽量简便地取得数据。
(3)应事先规定对什么样的数据发出警告,停止生产或向上级报告。
3.实施行动
应立即与措施结合。
为应用排列、直方图、控制图、散布图等工具、方法做前提性的工作。
四 层别法
1.层法别的定义
层别法又叫分层法、分类法、分组法,是整理数据的重要方法之一。
所谓层别法,就是把收集来的原始数据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加以分类整理,以便进行比较分析的一种方法。可以是图,可以是数据。
案例:
不合格项目:缸体与缸盖之间漏油N=50(套)。检查情况:三个操作者的操作方法不同;气缸垫由两个制造厂提供,如表
2 分层图绘制
(1)收集数据或意见。
(2)将收集到的数据或意见根据不同的目的选择分层标志。
(3)分层。
(4)按层归类。
(5)画分层归类图表。
分层法是十分重要的统计方法,常与其他统计方法结合起来应用,如分层直方图法、分层排列图法、分层控制图法、分层散布图法、分层因果图和分层检查表等。
3 分层的标志分层的目的不同,分层的标志也不一样,通常用人、机、料、法、环、时间等作为分层的标志。
如:
方法别:可按不同的工艺要求、操作参数、操作方法和生产速度等分层。
测量别:可按测量设备、测量方法、测量人员、取样方法和环境条件等分层。
环境别:可按照明度、清洁度、温度分层。
时间别:按不同的班次、日期等分层。
其他:可按地区、使用条件、缺陷部位、不合格类别等分层。
五 柏拉图
1.柏拉图的定义
柏拉图(Paretodiagram)又叫帕累托图,也叫排列图。它是将质量改进项目从最重要到最次要进行排列而采用的一种简单的图示技术。
柏拉图最早由意大利经济学家Pareto用来分析社会财富分布状况,他发现少数人占有社会上大量财富,而绝大多数人则处于贫苦的状态。少数人左右着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向,即所谓“关键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后来美国质量管理学专家朱兰博士把它应用于质量管理,因而得名。
柏拉图的观察分析:
首先观察柱形条高的前2~3项,一般说来这几项是影响质量的重要因素。
一般把因素分成A、B、C三类:
A类:累计百分数在80%~90%以下的诸因素
这就是关键的少数——应注意这一说法是相对而言)。
B类:累计百分数在80%~90%的诸因素。C类:累计百分数在90%~100%的诸因素。
2.用minitab软件绘制柏拉图
第一步 将整理好的数据录入
第二步,选择质量工具
第三步 标签是横坐标,选择缺陷原因等等的类别
频率是纵坐标,选择生成的百分比例的显示。
第四步,生成图1的柏拉图
3 设计柏拉图的注意事项
(1)纵坐标的高度与横坐标的宽度之比以(1.5~2):1为好。
(2)横坐标上的分类项目不要太多,以4~6项为好。
(3)对于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可进一步分层,画出几个不同的排列图加以分析,以便得到更多的情况。
(4)主要因素不能过多,一般找出1~2项主要因素,最多3项。如发现所有因素都差不多,有必要考虑重新确定分层原则,再行分层。也可以考虑改变计量单位,以便更好地反映“关键的少数”,如将按“件数”计算变成按“损失金额”计算。
(5)收集数据的时间不宜太长,一般以1~3个月为好。
(6)视具体情况,首先解决紧迫问题。(7)在采取措施后,为验证其效果还要重新画出排列图,以便进行比较。
4.柏拉图解决质量问题常见问题
(1)数据收集的时间过长或较短,影响了对问题的分析和所采取的措施。
(2)影响问题的项目按类分层不适当,结果造成问题的主次排列颠倒,未能抓住主要矛盾,影响对产生问题的分析,甚至可能出现判断失误。
(3)未能灵活地运用好排列图法,主要表现在纵坐标一味只用质量特性质量值来表示,忽视了经济性,不从“损失金额”和“损失工时”等分析,这样问题解决效果必然要受影响。
(4)分层不彻底,未进行进一步分层。不能追根溯源,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
(5)忽视对“其他”项目的注意。主要表现在排列图中“其他”项目所占的比率很大,这有可能反映出分类整理项目不当,同样也极有可能隐藏着还没有被发现的因素。
(6)未能利用排列图确认改进的效果。采取措施以后,应画出排列图,与采取措施前的排列图相比较,从中可确认改进的效果,看出所采取的措施是否有效果。
(7)画法不规范,如分类项目过多或过少、标注不全、坐标的比例不当、仅有两个项目就画排列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