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娃子十七岁就认了师傅,去了工地干起了木匠活,工地他年龄最小,大家伙都叫他小木匠。但二娃子不喜欢工地,每天吃的大锅饭,各种能照到人的汤,像猪食。睡的工棚子,臭脚丫子味儿熏死个人,每天风吹日晒的,工头还总是拖欠着工钱。二娃子坚持了四年,他不想干了,背着行李回了家,他要盖猪舍养猪。
这个想法一提,就遭到了他父亲的坚决反对,父亲骂二娃子不能吃辛苦,木匠都比瓦匠挣得多,工地谁不那样吃,那样睡?人家都能坚持,你咋就不能?养猪能挣几个钱?再说了,“家趁万贯,带毛的不算!”不爱去工地那就在家种地!于是二娃子父亲到处租地,把南北二屯能租来地的都租来了,还买了旋耕机,播种机,都让二娃子来弄。不管父亲整了啥,二娃子心里就决定,猪是养定了!
农活刚一闲,二娃子就在村头他自家最平整的一块地,方起了猪舍的轮廓,用自己打工攒下的点钱进了料,也不找谁帮忙,就自己一整天一整地捣鼓。村儿里人看着二娃子,都私下里议论说他有毛病,好好工地活不干,家里又大车又十几垧地,浪啥张还养猪了。特别是王家柱子媳妇儿,人们就叫她“王快嘴儿”,村儿里谁家有针鼻儿那么点儿的事,她一天功夫不到就能让全村皆知,“王快嘴儿”逢人就提二娃子养猪的事,说二娃子有哭着找不到调的那一天。二娃子没空理那些人,继续忙自己的。
整整一个夏天,二娃子的猪舍盖起来了,几十米的大猪舍,分母猪、断奶的幼猪、育肥猪几个栏。二娃子用光了自己的钱,他爸又不支持,他只能从亲戚借,进猪还是不够,二娃子就花利抬。进了十几头母猪,又进了几十头育肥的幼猪仔,他又开始了没日没夜地忙碌,计算如何能节约成本让育肥猪早出栏,学习如何不错过母猪发情期让母猪受孕。怎料进的幼猪仔哪的都有,多数没有打疫苗,各种病出现了,二娃子不知道该如何控制,传染速度极快,一猪场的猪没剩多少。
二娃子爹听了村里人议论,再加上儿子赔钱拉了很多饥荒,去猪场砸了粉碎机,告诉儿子不许再提养猪了!二娃子欲哭无泪,他不吃不喝在猪场坐了三天三夜,三十没到,头发白了过半,本来没日没夜伺候猪就造得不像样,这下老了好几岁。“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二娃子养猪赔了个底掉,一下子传了出去,传到了他同学耳朵里,他同学也是养猪大户,立刻给二娃子打了电话,告诉他自从二十大后,国家出台了新政策,鼓励和大力扶植大型养殖业,能繁母猪饲养补贴每年每头补助50元。还实⾏⽣猪保险补贴,饲养优质能繁母猪每头每年交保费60元,其中财政每头承担48元,养殖户承担12元,保额为1000元;饲养商品猪每头每年交保费10元,其中财政每头承担7元,养殖户承担3元,保额为400元。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补贴,年出栏300-499头养殖场,每个场平均补助10万元等。而且还可以申请贷款。
这个电话让二娃子一下又看到了希望,他不顾他爸吼骂,不听妻子又哭又嚎地劝阻,去同学那取经。村委会帮忙申请镇里,镇里层层申报,帮忙疏通,二娃子款贷下来了。按同学所指渠道进猪,猪场里二娃子又没日没夜地忙了起来。村里“王快嘴儿”逢人就说二娃子疯了,魔怔了。日复一日,猪场里的猪从几十头到几百头,每天二娃子都向同学虚心讨教。
天道酬勤,借助政策扶持的春风,二娃子猪场逐步壮大,逐步形成种猪预种,繁殖,预肥,销售的经营体系。谁都想不到的事发生了,猪价一路飙升,从四五块到七八块,最后二十块出去了,二娃子一下出栏了上千头。村子里一下子就炸开了锅,每个人瞅二娃子的眼神都不一样了,满眼的崇拜,满嘴的羡慕,满心的嫉妒。村里人再聚到一起,“王快嘴儿”吵吵嚷嚷地说:“一看二娃子就是有出息!”张二婶哈哈大笑,问“王快嘴儿”:“你不说二娃子以后哭都找不到调吗?”“我啥时候说了?啥时候说了?”又引起了哄堂大笑。
“吃水不忘挖井人”,二娃子实现了从起步艰难到发展壮大的华丽转身。他开始雇用村里剩余劳动力,并成功帮扶了五家小型养猪场扩大养殖。他不再是埋头傻干的二娃子了,抽空他学习新政策,了解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在农村那就是种地,养殖。多家养殖大户的联合,那就是乡村振兴的金钥匙啊!
二娃子成了山头村带头脱贫攻坚的英雄,被乡里树立了典型。可二娃子根本不在意这些,他每天都忙碌在猪场里,只有每晚看到视频里的妻子和儿子住着楼房,他心里美滋滋的,幸福无比真实地充斥了他的全身,“媳妇儿,相信我,我会给你们更好的生活!”妻子听着爱人的话,使劲儿地点着头,热泪盈眶……
作者简介:邹淑英,九台市苇子沟镇农民,笔名脆弱的唯美。作品散见于《绿池》,《德惠作家》,《德惠文苑》,《榆树人》,九台《柳风》,《文友天地》,《文化兴隆》,《泥香》。四川《涉川》等杂志上。有三篇小说收入《吉林农民作家作品选》。
联系方式:
姓名:邹淑英
地址:吉林省,九台市,苇子沟镇,四合村,八组。邮编:130518邮箱:848199052@qq.com
电话:13894780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