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跟朋友的工作交流中聊到“消费升级”与零售商品牌选择的话题,那些“低端”的品牌该不该在大卖场中存在?
晚上跟朋友吃饭,同年毕业的校友透露,六年的理财积累成果是在广州买了一套房,众人惊呼“哇,原来你这么有钱!”妹纸云淡风轻曰,我只是觉得没必要去买包包而已......为这个面对“消费升级”岿然不动的机智淡定Girl打Call。
消费升级和新中产是近几年挂在各大媒体嘴边的热词。然而不管是这些媒体,还是中关村的投资人、朋友圈的微商、4A公司的广告人,其实都不知道中产的定义究竟是什么,因为这本来就是一个为了鼓励消费造出来的概念。商家们想传达的核心精神是:买我的东西你就是城市新中产,不买的就还是外来进城务工人员,生活方式不入流,简称屌丝。
消费升级的浪潮中,少不了在营销中给80、90后“新中产”们下些甜蜜的套。最宏大的一个套路是建立了把消费水平与个人成功、自我认同和人生幸福画等号的价值体系。因为国内教育体系中对成功、幸福、梦想等关键人生话题的失语,这些关键词的定义权便被拱手送给了投资人、网红、微商、广告营销从业者和购物导流网站。
你没有梦想的时候,旅游公众号告诉你长假飞去阿拉斯加看跃出水面的鳕鱼就是梦想。你听着觉得好像有道理,原来这就叫梦想。
你周末在家加班还被老板骂了一顿觉得不幸福的时候,头条精准推送告诉你挂着Beat耳机坐在MUJI懒人沙发上,敲击清脆的机械键盘声这就叫幸福。你听着觉得好像也有道理,原来这就叫幸福。
你小学聚会同学发了财,羡慕嫉妒恨,心里一万只草泥马奔腾而过,极度渴望肯定和成功的时候,某银行告诉你,申请下这张VIP白金信用卡住在丽丝卡尔顿吃北海道三文鱼,你就是成功的时代精英。你听着觉得好像也很有道理,原来这就叫成功。
总之,你不知道怎么就被裹挟在为中等收入阶层定制的消费升级浪潮中,有时也闪过一丝想反抗的念头,但因为大多数人都告诉你这TM是品质生活的标准,默默地你就从了。
另一方面,从供给端来说,除了各种消费升级产品的方兴未艾,我们其实生活在一个多元割裂的社会:扛起知识付费大气的“得到”APP,和抄袭标题党横行的今日头条;每段歌词都有故事的网易云音乐,和农村喊麦社会摇,生活没啥子高低的快手;全球精品一网打尽的天猫,和9.9元包邮的拼多多,都能找到庞大的受众。
主流舆论热议消费升级时,陆续有不少反对的声音出来,因为他们也看到了”消费降级“的存在。比如近年10元店名创优品横扫全国,不仅在三四线城市大受欢迎,北上广深的门店也人流不断。唯一的解释是,大家确实都想要好东西,但真正驱动他们埋单的还是性价比。
每个阶层都有自己的性价比。只不过高收入群体的性价比是Costoco,中等收入群体的性价比是网易严选,低收入群体的性价比是名创优品、拼多多。这就是真实的市场、真实的消费现实!
百度百科定义新中产的特征之一是年收入10万以上,追求有品质有态度的生活。呵呵,看上去好像没毛病啊,但是年薪10万20万30万的你,实际每个月的可支配收入是多少?你扣除一下房贷车贷盒饭钱保险费及其它再看看.....收入水平不等于消费能力!
绝大多数人都向往“更好的生活”,但更好生活的定义权已经被商家垄断了。他们提供了太多途径来从表面帮你解决成功、幸福、梦想这些涉及人生追求、奋斗意义的需求,不过是帮你造个梦再通过他们提供的商品来圆梦而已。本来成功都要摸爬滚打几十年,梦想都要经过千锤百炼,幸福都要不断反思自我,从柴米油盐吃饭穿衣中感悟。媒体的渲染或许是盛世繁华的宏观写照,但每个人的生活都是具体的。独立思考,遵从内心才是通往幸福人生的自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