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对文字存了很多年的喜爱。从小时候看童话故事开始,我用自己稚拙的脑子去思考和感受,注音版的童话故事书很多字都要逐一拼读,却乐此不疲。那个时候的热忱,持续至今。
我从小就是那种存在感很低,普通到尘埃里的孩子。很多时候都是被遗忘的存在。我喜欢一个人躲在角落去看书,却不喜与人交流。初中和我玩的稍好的同学,大都结缘于书。也曾笑语我的多愁善感可以小小媲美林黛玉。可惜没有人家那弱柳扶风的身段,更没有她那逼人的才气。
就是这样,我在自己的年华里慢慢成长,书也陪我度过很多的漫漫长夜。有时也会写写日记,记录生活和读书的感悟。多年青葱岁月,没有多少的轰轰烈烈。但细水长流的日记却在某些假期给我提供怀念的素材。看着之前的笑闹也觉得暖心暖肺。
很多时光,我大都孤单一人。当初年纪小,极为喜欢一句:“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现在看这句话可能会觉得有点非主流,但它陪我走过了一整个初中时代。
那时,我在班上应该是很不起眼的存在。却在每一次的作文课和语文考试拔得头筹。可那时的我却恐惧太多的目光。本习惯默默无闻的人若忽然站在众人的目光中会觉得特别别扭。像溺水的人挣扎却无力得救。
后来恰逢毕业季,大家开始写同学录,想给葱茏岁月留点回忆。我给了班上所有同学一张信封。很多同学也给了我一张薄薄的同学录,那时也不太爱学习。却觉得分别那么可怕。总想抓住一点东西。于是很认真的写,倾力而为。后来也收回了很多信封。有玩的要好的朋友,也有整个初中时代可能都没说过三句话的同学。
很多没有那么熟稔的同学说整个初中时代都觉得我很安静很朴实,对就是朴实。还有就是觉得没想到我这样安静的女生的笔下却那么异彩纷呈。其实该怎么说呢。看完还有点百感交集。不知道会不会很多人如我一般,平时特别安静,却在聊书时脱胎换骨,侃侃而谈。那是一种真实的喜爱。后来和原先不太熟的同学聊过去。她说平时真的觉得你安静的不像话,到聊书时却觉得打开了你一个点。你会滔滔不绝。现在想想是啊,那是一种想和他人分享关于每本书的感悟啊。
现在转眼年纪渐长,依旧对书籍热度不减。觉得书的墨香真的让我特别的舒服。舍友有时还是会讶异于我偶尔对书的狂热。也曾问过我:我明明觉得你性格不错,待人也好。怎么常看你独来独往?我说不知道啊,习惯吧。后来她说她看过一句话觉得很对。是:“待人和善是修养,独来独往是性格。”或许这是一种解释。
很多年存着对文字的热爱,存着写字的愿望,但一直不曾美好的过分,或许还不够努力,还没过一万小时以上。但还是祝愿自己,祝愿我们对文字的热爱不停,终归有一天会有喜欢自己文字的人。我们终归会遇见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