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常常有事可做,或许也不错。因为空闲的时间都被占据了,这样就不会想那么多了。而且到晚上,也睡得香,何乐不为。
前提是你要有原动力。下午站在走廊里和一陌生人聊天,说着说着,他拉长声音叹了一口气:“哎!!我的精力都用在十二点半以后了,脑子里有很多想做的事,但就是没有动力。我现在差一个原动力啊。”
跟他聊了会儿,让我感觉挺不赖,因为这让我意识到我之前的想法太过局限。真知灼见,每个人都有,遇到的问题也都大致相似,都有相通的地方。
意识到了“能够解决问题”也是一种能力。对此我十分赞同。现在追求的应该是实学,而不是想当然的认为,只想不做,那是务虚。
尤其现在,国内很多大学和社会是完全脱轨的,这点已经成了很多人默认的共识。脱轨的点就在于“实学”与否。
本就是学生,所以我承认很多想法不免有些简单。比如上了大学就有各种人告诉你,要拿这个证要拿那个证。拿证固然没问题,问题在哪?在于学生想当然的将学历、证书这些东西看做是得到好工作、踏上人生巅峰的通行证了。
现在看来,这其实是“短视”了。可能在以后碰壁不说,还加深了社会上默认的标签。活来活去,都是活在体制里,好着体制的好,坏着体制的坏,人们将体制里默认的规则视为圭臬,奉为真理,是否太过滑稽?
所谓实学,我认为门槛固然重要,比如证书,学校等等这些。但这些都是一个门槛,你进了门槛,就要想着去做别的重要的事了,而不是一次次的锻炼自己跨门槛的技术,在门槛上纠缠不休,势必要吃大亏。
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并树立一个具体的目标很重要。而不是跟风似的跑,偏偏过程中还要炫耀自己的动作有多酷,看到这,你会怎么想?不要犯傻,默默努力,实学实干,说到做到,吃好睡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