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翻开日历,距离上一次更文已经是半个月之前,思考了一下停更的原因:
一个是因为当时写不出来;
一个是因为上周的行程太赶导致没有时间更文。
我想每个人都遇到过当你坐到电脑前,想敲一敲文字,能完成自己每周更或者每日更的小小目标,只是当你想敲的时候却发现自己写不出来。我也遇到过这种情况。
而不更文的这段日子,我在做什么?
1、回顾自己的初衷
距离拿起笔写作,已经过去一年多,转眼也已经2018年了,记得当初遇到简书,开始写作,是2016年的10月6日,那个时候刚刚好遇到感情创伤,而我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刚刚好碰到简书,就这样开始了我的写作之旅,刚刚开始的写作仅仅只是因为想要表达自己的情感,仅仅是因为喜欢写作,于是就开始了。
在写作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阻碍:
譬如,经常收到拒搞通知;
譬如,经常发现阅读量少的可怜;
又譬如,当我满怀欣喜地以为我可以通过某个专题的时候收到的却是拒搞通知;
这些都阻碍着我往前走,因为自己的东西得不到认可,一度让我想放弃,每次这个时候,我都会在睡前想起自己的写作初衷---仅仅是因为喜爱。
还记得之前朋友问我,你写作是为了什么?她说,就是为了赚钱,直接了当。
可是,谁不想赚钱,但是最开始真的只是因为喜欢,不然不会踏上这条路,也不可能走了这么久,而我,还在路上。
2、寻找突破口
(1)回归本真--多看书,寻求灵感
这段时间,经历过一些事,也遇到过一些事。
做的最多的是看书,因为工作的一些挫折,让我开始质疑自己的心智模式,于是我开始了心智模式的主题阅读。
再次把《拆掉思维的墙》看了一遍,这一次一字一句的话语都戳中我的内心。
让我更加明白我们一直说的心智模式的产生包括:对外界的直接体验、从别人那里获得对于世界的间接体验、通过推论归纳。
其中外界的直接体验包括感官体验和社会与文化的教育这两个方面,再反思自己的心智模式,我发现受外界影响是最大的:
A、从小是家里的乖乖女,学校的好学生,每次考了个好成绩或者听爸爸妈妈的话,就能得到老师、父母的宠爱;
而那个时候我的心智模式是:老师、爸爸妈妈爱的是我的成绩和听话,所以我要好好听话,不然就会失去他们的宠爱,所以以致于到了青春期正是叛逆的时候,内心很想违背一下,都不敢违背,成绩稍微有点变动,看到老师、父母的脸色就有点害怕,害怕他们一直这样,那就真的失去宠爱了;
B、大学毕业的一个小小的挫折影响了我很多年,主要是当时朋友亲人的关心让我觉得这是一件很严重的事情,也曾让我一度自卑;
而自卑的伤害是无法用数据形容的,也曾一度让我以为其实我很差。
对于上面的总结之后,我更加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心智模式。也想着去突破,于是,我开始放空自己。
《遇见未知的自己》当我再次重读这本书的时候,《拆掉思维里的墙》里面说的心智模式以及之前不明白的东西都一一被打破。
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在我再次翻看这本书的时候体会得更加深刻,也是在那一刻让我明白了: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性格没有对错,所以我们自己首先要学会包容自己,学会喜欢自己,学会对自己有耐心,学会对生活有耐心,生活才会反过来回馈自己。
《当下的力量》是《遇见未知的自己》的作者德芬老师很推荐的一本书,这本书被压箱底很久了,当年买回来的时候也只是看了一遍就没有再看了。这次我又一次拿出来翻一翻。
《当下的力量》就像是导读里面说的那样:这是一本不能用大脑读的书,这也是一本百读不厌的书。
书中讲述了,人类受苦的根源来自我们大脑的思维,思维其实也不是问题,问题出在我们无法控制自己的思维,反倒成为思维的奴隶,成为自己“强迫性思维”的受害者。
就像作者在演讲中曾经举过的一个很形象的例子:
现在是半夜3点,你在温暖的被窝中,可是你气得睡不着。引发你怒气的人早已安然入梦,那件事其实也已经过去了。
但是你的思维却不放过你,一再用它旧有的模式啦解释那个人是多么对不起你,那件事会让你多危险、多丢脸,多......想不完的!
这就是病态的思维,制止不住大脑的思考,是让我们受苦的主要原因。
这同时也解释了一直困扰我已久的心智模式,其实很多事情都取决于自己的态度。
再看看书中提到之前看过很多遍的ABC理论,A是引发你情绪的事件,B是你的信念或你对事情的诠释,C就是结果,即你的负面情绪,也即是一贯以来的不好的心智模式。当B改变之后,你会发现,一切都变了。
(2)出去走走--放空自己
当大家都计划元旦假期去哪里旅游的时候,不出意外地,我还是选择了户外,选择了爬山。于是把2017年的最后一天给了有点虐的惠东大南山。
一路前行,一路难走的路,特别是刚刚开始的沙石路,曾让我想放弃,然而我还是走下来了,从中午十二点到下午六点半下山,中途休息的时间可能最多也只是30分钟,整整走了6个小时。
当我下到山下那一刻,所有的心智模式都被打破,我不再像以前那么自卑,我不再像以前那么害怕,我庆幸自己坚持下来,并且让我深深体会到:
人生,其实有无限可能,你不去挑战,你怎么知道你的极限在哪里?
或许,这也是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又一次印证吧。
看了那么多书,如果不结合实际,不出去走一走,真正体会一番,也很难真正体会得到。
也在那一刻,让我有了更文的冲动,让我有了写作的题材,我知道我要往哪里 去,我也知道,我不会放弃写作。
3、反思自己,找到2017年成长的标志
2017,我是在哪一刻觉得自己成长了?
2017,好像瞬间成长了许多。而真正让我觉得自己成长了是2017年11月6日,开始适应新环境,开始新的征程。
其实那段日子也不知道怎么过来的,应该是走着走着就过来了,面对各种不信任,面对各种质疑,面对各种不欢迎的说辞;
从最开始的难过,到后来的理解,理解了这种做法,理解了这才是本来的样子,就像那天我敲下的那行字:
只要别人一对我不热情我就觉得自己做错什么?后来想想,其实哪是自己做错什么,别人可能你做了什么都不知道,不热情才是正常的。
2017,我在哪一刻觉得人生有无限可能?
2017年12月31日,跨年那天,晚上七点多下到山脚的时候。
我清晰记得,对于刚刚开始的急升破,我有点想放弃,就是那种你一度想要靠着自己的毅力爬上去但是无能为力的无助感,最后还是咬牙坚持下来了。而坚持下来之后的路慢慢就好走很多了。
也就是那一刻,让我觉得,其实人生有无限可能,年轻有无限可能。
那天的爬山经历就像是2017年的经历:走过山路,走过夜路,爬过陡坡,也走过平地,感谢这一路走来;
2018,不断挑战自己的极限,人生有无限可能,是2017跨年那天送给我最好的礼物。
2017,我在哪一刻觉得自己真的很穷?
当“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走红网络的时候,网络上充满了我很穷的氛围;
随之而来的是“你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穷?”在网络刷屏。
而我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穷?
2017年12月25日。那天去徒步,走了一个半小时,在此期间,我一直在反思这一年来的收获得失,看看身旁的高档小区,再想想现在自己的租房,仔细算了一下,如果没有自己的房子,压力可能是小一点,但是累计起来仍然要给一大笔钱而最后还是没有自己的落脚之处。
就在那一刻,让我特别想要有自己的房子。只是当我看看存款,再仰望一下房价,觉得自己好穷。真的好穷。
2017,哪一天对我很重要?
元旦那天,打开罗胖的跨年演讲,一开始,他就问大家。2017,哪一天对你很重要?每个人的答案都不一样;
他的合伙人脱不花说:2017,当我的第二个小孩出生的时候,我觉得这一天对我很重要,她说,我从今往后终于可以实现自己本来的意愿,所以她把小孩的名字叫做张本意;
罗胖的一个用户说,当我从福建的小乡村进入大城市读大学的时候,去报到那天,宿舍总共有8个人,那天晚上7个人都在玩游戏,只有我不玩,我觉得这一天对我很重要;
还有一些商业巨头说,比特币的价格飞速上涨到1枚10000美元的时候,让我觉得这一天很重要,因为我眼睁睁看着发财的机会从我身边溜走。
看到这个,我想了很久,2017,到底哪一天对我很重要?
今天我知道了,2017,当我战胜了自己,打破了自己的心智模式,懂得开始创建新的心智模式,不会按照旧有的心智模式去生活,觉得自己可以独立承担并完美完成的时候,2017年12月31日那天,对我很重要。
综上所述,我是真的成长了。
4、憧憬2018,找到2018的关键字。
那天,我看糕小糕的文章,她说她今年的关键字是“深”,即深刻,细致。
看完之后,我就想,到底我2018年的关键字是什么?
直到我敲下这段文字,看完罗胖的跨年演讲,我找到两个词:一个是细腻;一个是专注。
细腻,即细致专一做到极致,不漏掉一丝一毫的细节,这是2017年忽略的东西,也是这段时间体会很深刻的一个词;
专注,即活在当下,专注手边做的事情,不再一心二用。
2017,漫无目的地看了一些书,但是总觉得看的太少,2018,不再以数量来衡量自己看书的质量,而是以质量来衡量自己收获的程度;
2017,更了很多不痛不痒的文字,2018,要更有目标地写更有质感的文字;
2017,认识一些朋友,进入一些圈子;
2018,期待遇到更多的你,也期待共同成长和进步;
带着2018的关键字,细腻和专注,期待着有更多的收获。
扬帆起航,但愿明天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