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莲曲
唐 ·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采莲曲
唐 ·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闺女很小的时候就喜欢这首诗,也顺便教会了我。现在大了接触了更多的诗人,也接触了诗人更多的诗,方知他是著名的边塞诗人,诗作气势雄浑、格调高昂,被誉为“七绝圣手”,只有诗仙太白可与之相比。
出塞
唐 ·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塞下曲
唐 · 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很多人知道王昌龄都是从这首诗开始的吧?诗中诗人忧国忧民郁郁不得志的心情跟我现在想整顿行业的心情不谋而合。那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无奈,不被理解不受尊重的委屈 哎,只能醉心文字,抒发抑郁之情……
王昌龄(689(又有698)-约757)字少伯,京兆(今陕西西安市,另有说山西太原人)人。开元十五年(727)进士,授汜水(今河南荥阳县境)尉。开元二十五年(737)又中博学鸿词科,迁校书郎。先后被贬岭南、龙标、江宁等地,政治上很不得意。安史之乱后回乡,被刺史闾晓丘杀害,身后十分凄凉。
王昌龄与当时诗人常建、王之涣、辛渐、高适、王维、李白、岑参等均有交往,而与王之涣、辛渐的情谊最深。他的诗以多种题材对玄宗后期的黑暗政治和动乱社会作过一些揭露和反映。前人称其诗“绪密而思清”。他最擅长七绝,能以极端的篇幅概括极丰富的社会内容,不少成为当时乐府歌词中的绝唱,享有“诗家夫子王江宁”的盛誉。在同时的诗人中,只有李白的七绝可以和他比美。王昌龄是盛唐第一流的诗人。《全唐诗》录存其诗四卷。
这是资料中对王昌龄的评价,中肯也不全面。王昌龄一生留下诗作200多首,有记载的180多首,整理的过程中发现这个才高八斗的边塞诗人几乎一半的诗作都是写给朋友的离别诗
芙蓉楼送辛渐
唐 ·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唐 ·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送君千里 终须一别,多少的无奈和不舍,都融化在字里行间,迷蒙的烟雨连夜洒遍吴地,天一亮我就把你送走了,面对楚山倍感孤独。朋友啊,洛阳的亲友如果问起我来,就说我依然坚守信念,就像冰心玉壶!这些占据了王昌龄大部分传世之作的送别诗无不彰显着王昌龄重情重义的品格。
虽然王昌龄是被暗杀的,但是有一人却因他而死,这个人就是孟浩然。开元二十八年(740年)王昌龄北归,游襄阳,访著名诗人孟浩然。孟浩然患疽病,快痊愈了,两人见面后非常高兴,孟浩然由于吃了海鲜而痈疽复发,竟因此而死,这是怎样的友谊能让孟老忘乎所以,不顾生死。此次见面竟成了死别。
王昌龄一生前半生清苦,三十发迹,后被贬,最后惨死他手,满腹才华无处述,空留遗恨在人间。最后以一首《从军行》缅怀诗人
从军行七首
唐 · 王昌龄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
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
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