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着一句玩笑话,就是聊到现在年轻人生孩子,公婆给一万元一个月找保姆带小孩,儿媳妇把钱拿了,说我自己在家带。想到另外的事,就是医院病房里一个离休老人就一直插管子住在医院好多年了,没有人愿意给拔管子,后来老太太要求拔,儿女不同意,再后来老太太就不叫拔了。于是想写另一个故事,也是一个离休老人住在小儿子家,她儿媳妇就不用出去上班,在家里看好她,照顾好一家人的饮食起居就行。
想到要写这个故事,就又把祖师奶奶的书搬出来看,张爱玲应该是对《金锁记》的故事一直未忘怀,才有了《怨女》延续写作。《金锁记》太精致,就像它的篇名一样,《怨女》就世俗得多,因此前者就是一个美化了精雕细琢的故事,就像张爱玲在她的散文里说的,年轻时候写文章就想要写得好看。好看是好看,但我还是更喜欢她洗尽铅华之后的《怨女》,它与现实更贴近。
这样一比较起来,看视频播主的人性分析就不如看祖师奶奶的刻画了,真是太精彩了,那些算计,亲情友情爱情之间的各种算计,算计无处不在。当年我结婚时啥也没有,后来才知道原来结婚是有那么多讲究的,我当时还跟我妈说,结婚真好,可以穿新衣服。我妈训斥我,说这种话可不能在你婆婆面前说。可以想像当时的我有多无知又多么容易满足。到后来同事之间聊起结婚的事,然后又听到看到夫家亲戚张罗结婚的事,才知道这里面原来有那么多道道。于是联想到自己女儿,似乎也得考虑这些事的,但我这个人还是马大哈,只顾得眼前,只看到脚底下,走一步算一步的,不前瞻不后顾。谁知道她们将来结婚的时候要计较些什么呢?
看到《怨女》里为儿子找媳妇,媳妇被虐待的事,好像也是如此,如果没找到一个好的夫家,女人在男方家受气的事比比皆是。但是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女性的独立,她的思想不要奴化,她的经济要独立,无论她走过歧路与否,她都能从错误的婚姻里走出来。这就是关键。至于“生命本身的力量”,哪个不是贪图享乐的,如果有一份不劳而获的钱财,那么就想获得更多的不出力的钱,谁不想过享受的日子,没有谁是奔着吃苦受累去的,这就是人的本性。嫁一个家世好的,母亲管家厉害的,那么儿子必定不太有出息并且不想上进。嫁一个没有家底的,需要自我奋斗的,还是要受婆婆的管制,因为没钱自然要婆婆帮忙带孩子。反正无论怎样,每个人的路都注定不会是容易走的。本质就在于人是血肉之躯,受累受苦不好受,享福吧哪有那么容易得到的。
再一次看完《怨女》,就已经没有动笔要写文首提到的故事,已经被祖师奶奶写尽了那种只能靠传宗接代没有经济独立的女性的苦难和悲哀。写啥呢?于是身边的故事都不想写了,但是不写现实的故事,那写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