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时,总是喜欢在新书发下来后,先读语文,几乎是以别人看小说的姿态如饥似渴的通读语文书,以前的语文书,里面全是文字,纸张也是那种白色偏黄点的纸质,里面的图片是根本没有的。但是这对它的可读性没有任何影响:在文字中,思绪会和作者一同,起舞于桃源秘境,游曳于赤壁之下。那时读鲁迅的《孔乙己》,只感觉那个孔乙己就是个小丑,让人笑一笑罢了;现在再细细品来,那个孔乙己不就是现在的我们么?
如果说,所有读过的语文书里挑选一个最中意、最喜爱、最求之不得放之不下的文章,那就是鲍鹏山的《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了。这是一篇阅读文,无任何要求背诵,老师也是照例一节课一篇文的过了一遍。但是当我读到第一句的时候,就被他的文字迷住了,“当一种美,美得让我们无所适从时,我们就会意识到自身的局限。“山阴道上,目不暇接”之时,我们不就能体验到我们渺小的心智与有限的感官无福消受这天赐的过多福祉吗?”。是的,我在这种美中,感受到了自己的渺小,局限于自己的语言,竟无法表达此时的情感,这是多么荒唐、多么美妙的一件事啊。沉迷其中,如久旱逢甘露般无法自拔。这种文字之美,我感觉只有吼出来,才能得以让情感得到一些释放,谁能想到,一个渺小的人类竟然有如此能量让他的文章中包含俯瞰天下、一览众山的豪迈?弱小的身躯如何承受这一字千斤?所以,只有吼出来,才能的安慰一下我渺小的心灵吧。“造化钟神秀”,造化把何等样的神秀聚焦在这片薄纸的文字中,让他犹如画龙点睛般飞跃于脑海中啊。
一轮孤月之下一株孤独的树,这是一种不可企及的妩媚。这是一株多么孤独的树啊,万千树木、浩瀚森林,于天黑时都闭目养神,有谁能看着这天上圆润如玉、光洁似霞的月亮?又有谁能看得到照亮黑夜中的那轮孤独的明月?这是一种孤独,一种被时代遗弃,被芸芸众生隔离,被世事牵绊而又无计可施不能所以的孤独。这种孤独是一种困境,困着庄子,虽知无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热肠挂住;虽不能忘情,而终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于是庄子变成了一个眼冷心热的人,是非不管却又悲慨万端。
他心热,所以他管不住自己;他孤独,所以他被自己纠缠而无计脱身;他无所适从无可奈何。他知道书生的秃笔是无法抵得住这世间的荒唐与罪恶。于是他犹如发了疯一样:诸侯们的剑锋残忍到极致,他的笔锋也就荒唐到极致;世界黑暗到了极致,他的态度也就偏激到极致。天下污浊,不能用庄重正派的语言与之对话,只好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来与之周旋。他好像在和这个世界比试谁更无赖,谁更无理,谁更无情,谁更无聊,谁更无所顾忌,谁更无所关爱。谁更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从而谁更能破罐子破摔。谁更无正义无逻辑无方向无心肝。是的,他就是一个疯子,一个荒谬的疯子,一个荒唐、偏激、无理的疯子。——只是,有谁看不出他满纸荒唐言中的一把辛酸泪呢?对这种充满血泪的怪诞与孤傲,我们怎能不悚然面对,肃然起敬,油然生爱?
这是一个庄子,一个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庄子。
于是,毫无疑问的,全篇背诵——只因这优美到极致的文字和真实到极致的情感。
偶然,在《疯狂阅读》上看到这样一句话:当一种美,美得让人无所适从,也只好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当一种平淡,淡得让人无从品味,也只好叹之惜之,赞之赏之。你甘于淡泊,乐于平淡,自得于平淡,只愿在梦中化蝶而逍遥,只愿随那盘旋而上的鹏者浮游于天地,不愿累于国事,不愿牵绊于尘世,你就如同那甘之如饴的淡淡而香的矿泉之水,给人以绝境逢生,给人以平静致远,给人以超脱外物,我想要触及你的衣襟,却在指尖碰触了清而澈,凉而柔的泉水,原是这般滋味。 无奈我摆脱不了那甜的诱惑,忘却不了那或苦或甜的香醇,只好在无路可走之时,望见你那平静如水的双眸,澄澈至极,悠悠远远,望断天涯路。
我只能远远的看着你的背影,在历史的巨轮中、在那个充斥着黑暗的世界里,你那淡蓝如海般的轮廓,那么耀目,却又那么孤独。何时才能看你回头,想必你的目光定能穿越时空的距离,望着我们的现在,在濮水边,梳洗一下那杂乱不堪的头发,换一身干净新衣,重新拿起那支断笔,我为你研磨,只愿目睹你写下一篇端庄正派、真实正经的文章。想必,那定是你还未化为庄周时就已经在蝶心中的文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