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章节作者提到我很喜欢的绘本大师李欧.李奥尼的《田鼠阿佛》:阿佛是一只看似懒散的田鼠,当别人正为寒冬努力贮粮的同时,他只是什么都不做地发呆、神游。但是阿佛却相信,自己正在搜集一些过冬时别人所不能搜集到的宝贝。果然,大伙儿在石穴过冬的后期,没了粮食,所幸阿佛运用了他所搜集到的宝贝,让大家在寒冷的冬天里更温暖、更团结,也因此赶走了寂寞。大家对阿佛的看法由原本的不屑一顾,到后来的刮目相看,道出了人有一短,必有一长的隽永道理。本书透过田鼠间的互动、对话,与阿佛独树一格的思维,反映了人类社会中的人际互动,更切入了孩子在童年时代可能发生的种种相处模式:排他性、英雄式主义以及互助与合作,这值得我们深深体会、细细品味。
回顾故事,想到阿佛,似乎看到日常生活中的孩子。而为人父母的我们,恰似书中阿佛的家人。对于孩子,生活的每一刻都是在学习,而作为父母的我们,常常以自己的意志打断孩子,我们每个人只有吃的、喝的、穿的这些物质食粮,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很多的精神食粮。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丰富多彩,幸福美好。
作者李欧·李奥尼曾表示,众多绘本中,他个人最喜欢《田鼠阿佛》,因为阿佛就是儿时的他,总是不太在意别人眼中重要的事,而整天坐在一旁静静的冥想、做白日梦,独享心灵的美好。为了给和他一样爱思考的孩子一点“心有戚戚焉”的认同感,他带着一点点自传的意味,创作出《田鼠阿佛》。
松居直先生写道:前面我从各种角度说明图画书对幼儿的意义和价值,但是我希望母亲们在思考这个问题时,先回想一下自己小时候看图画书时的心情,以及从书中获得的乐趣。
如果小时候没有看过图画书,那么想想小学时的读书经验也可以。如果连这种印象也没有,那就回想一下所读过的最有趣的书,想想您在这本书中获得了多大的乐趣、有什么发现、为什么当时的喜悦到现在还忘不了。因为在思考图画书和孩子的关系,或如何教孩子看书等问题上,母亲的亲身体验能提供最重要的线索。
图画书对孩子而言,不只是“有用”或“有益”的东西。就像大人享受读书的乐趣一般,孩子读书也应该是一种享受。因此,在想通过图画书教育孩子之前,让他们获得乐趣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大人先亲身体验图画书的乐趣,会更清楚地知道它能带给孩子多大的快乐,这是了解幼儿与图画书的关系的最好方法。
在这里特别要建议的是,母亲最好是为自己,而不是为孩子去看图画书。例如,前面提过的美国图画书作家巴顿的《小房子》,如果配合现代社会的各种问题去看这本书,您会惊讶地发现书中的内容有多丰富,也会了解图画书多样而优异的表现能力。
另外,看过法国画家路德威.白蒙(Ludwig Bemelmans)所画的《玛德琳》,一定有人会喜欢书中法国式的时髦风情和高尚品味。如果将我们的人生与李欧.李奥尼(Leo Lionni)的《田鼠阿佛》中的老鼠诗人相对照,或许有人会重新思考自己的生活方式。艾斯(Marie Hall Ets)的《陪我玩儿,好吗?》、八岛太郎的《乌鸦太郎》也能使人产生同样的感觉。
实际上,能让大人产生共鸣的图画书并不少,而且几乎所有好的图画书,大人读起来也觉得趣味盎然。有人说大人觉得有趣的书,孩子也会喜欢,但我认为应该反过来说,真正能够让孩子喜爱的书,大人也会乐在其中。如果不了解孩子们喜爱的图画书中究竟哪里有趣,就当然无法进入孩子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