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午得空,打开微信读书开始阅读躺在那里很久的一本书-《把时间当作朋友》。这本书很出名,居然自己一直没有完整的读完,真是够讽刺的。
今天看了前言和第0章的内容,对几个点感受比较深刻。
1.开启自己的心智,让自己能够用最可能准确的方式思考、观察、记录、总结、分享、行动,那么自己的时间就会拥有不同的质量,进而整个生活都必然因此焕然一新。
看了这句话大脑中冒出个词:刻意练习。猛一看好像不搭边,但仔细想想,当我们开启了自己的心智时,拥有了自我观察的能力,那么时刻都可以做思考、观察、记录、总结、分享、行动,很多行为跟以前类似,但增加了心智之后,赶紧好像很多事都不一样了,更具有目的性,我们不再迷茫,我们更加有目的性,因为我们知道这些活动跟自己的关系是怎样的,通过这样的活动我们能达成怎样的目的。于是乎我们的时间已经不是原来的时间,心智为我们的时间增加了一个维度,我们成了同时是两个人在工作的状态,这也是一种元认知能力,不断调整自己的认知,调整自己的行为。2.苏格拉底揭示所谓的思考过程不过是“提问和回答”。
从这一段文字来看,解答了我的一个疑惑。为什么孩子们的表达能力提升了,写作文的能力就能提升。培根说:读书使人完整,讨论使人完备,写作使人完善。未经思考就不会有问题可问,就好像我们听网课,不带着问题去听课,听完课不进行思考与讨论,就不能提出有效的问题,掌握知识获得成长也无从谈起。所以听网课的关键是促进思考和行动,而不是笔记记录的多漂亮。
而沟通,社交活动也是一种不断的思考和说话的过程,因为你时刻获取对方和环境的反馈,此时快速的思考和交流,分享自己的思考结果。在这样的过程中能够不断的促进我们进行思考。而社交的核心是分享,分享你的所思所想,促进价值流动。3.笑来老师喜欢在课堂上教思维方法,他认为这才是关键所在,反而是作文的语法,词汇、修辞之类的都是固定的内容,可以通过自学掌握。
对此观点我很有感受。我一直在写文章方面能力跟不上,有时感觉大脑中有大量的想法,一落实到文字上就歇菜了,什么也写不出来。经过大量的实践和跳坑,才算是有所理解。原来写作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只需要将大脑中想的内容写出来就行。所以大脑想的清楚是关键,思考的机构性进程也是关键,如何让自己的大脑想的清楚是一门技能,就需要勤加练习。所以我很认同笑来老师说的在课堂上教思维方法,思维清晰了,写出来的东西也很清晰,别人也能读懂,自然也就完成了一次信息传递,在传递中不断确认自己的价值。所以锻炼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写作技能是很重要的是。
同样上面的内容也是我看书过程中最有感触的点,画了线,填写了自己的想法,然后在用简书把他们写下来。同时也可以看出我的文章写得还很稚嫩,文法与结构还很不成熟,但那又怎样呢,这些都是我的思考,我写出来的信息,结构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思考的内容对他人是否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