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哲学争论的问题
出世与入世的问题,最终统一出世和入世
二、各家的起源
周朝封建制度解体之前,只有官学,没有私学。官师一体,当什么官,管什么事,就是教什么的老师。
解体之后,这群人,没有官方的活儿干了,流落到民间,别的不会干,就开始教别人。
教经典和礼乐的,就成了儒家;教战争武艺的,就成了墨家;教人说话的,就成了名家;教人巫医占卜的,就成了阴阳家;那些知道怎么统治国家的政治客,就成了法家;那些有知识但是想归隐的,就成了道家
三、儒家
1、孔子,就是给别人讲古代经典,古代文化,满哪讲,满哪收弟子。天天劝别人,你得成为圣人啊。强调每个人在社会关系中都有特定的角色,每个角色都有应该干的事儿,照着应该干的干,就是牛逼人,就能成圣人,就是仁。别管干的好不好,干了最重要,干了就是创造价值。要爱别人,但是要按照社会关系爱,爱你爸、爱你妈跟爱隔壁老李是不一样的,这个爱有差别。
2、孟子,理想主义者,给孔子说的仁义和行忠恕,找好了理由,理由就是人啊,本性就是善的,所以我们就是得爱啊,我们就是得在社会人伦中体现我们跟动物的区别,区别就是我们知道每个角色应该干啥,然后去干啥。比孔子更进一步是说,我们得在国家和社会中才能充分发展人伦,把孔子的内圣,扩大到了外王。
3、荀子,现实主义者,孟子的对立面。说啥人性善啊,人性就是恶,啥也不是,但是人有智,智能让人向善。为啥呢,因为大家向善,社会才能好啊,没人能脱离开社会组织,组织里大家得配合,你一个人打不过老虎,得大家一起来。所以荀子是从功利角度强调礼。
四、墨家
墨子,儒家的大对头,坚决反对传统制度和常规,也坚决反对儒家,别整虚头巴脑的那些又礼仪又音乐的,多费钱啊,还费精力。墨家主要是那些下层阶级的平民,本身就没啥钱,家里死个人还得守丧3年,这3年啥也不干人吃啥喝啥啊,嫌儒家净整些不接地气的事儿。
墨家这群人,本身源起也是贵族,一些武士,会些打仗的事儿,流落之后,形成游侠团体,更多的底层人民加入,谁家有钱人靠聚堆给人打仗挣钱啊。墨家的思想,就更多的反映的是平民的意愿。
“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就发展成了兼爱,我们就是平等的爱所有人。主张当所有人都爱其他人的时候,社会就不会乱了,大家一派祥和。但是,人不是生来就会爱所有人的,我们得有些办法。一个办法就是靠极权,需要一个国家来监督,做的不好就罚你,这里能够看出墨家对于国家的起源也是觉得国家有用;一个办法是靠宗教,说有鬼神在无时无刻的监督你,做的不好就惩罚你,做得好就奖励你。
后期墨家善辩,还试图创造认识论和逻辑学的理论体系。
五、名家
讨论名和实的关系,在超乎形象的层面咔咔一顿辩论。
六、道家
我认为道家是第一个有人本意识的,我才不管你是不是社会组织,是不是人伦关系,反正我都要跑大深山里隐居了,我管你呢,一切要以我自己的利益保障为主。
1、杨朱,是物理层面的避害,我跑到深山老林里,没人影响我,外面的一切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要活着,我就为我自己。
2、老子,不是物理层面的避害了, 世界的一切都是变的,但是规律不变,我只要找到这个规律,通过规律来指导我自己的生活,我就能活得很好。我不去深山老林,我就在人群里,我也能活得很好。
人呐,不能干太多事儿,要遵循自然,干多了反倒不好。国家啊,也不能干预太多,平完乱,让老百姓做他们能做的事儿就行,别管太多。
3、庄子,更高层面的避害了,诶,我不跟你们玩了,我要到另一个世界,更高的视角,从三体人来看,整个人类都一样,你们都是一个整体。要想到另一个世界,有更高的视角,就得忘了你之前的知识,就得忘记所有东西的差别,连自我都得忘了,就能获得绝对的幸福。
七、阴阳家
宇宙跟人就是处处有联系,探究宇宙的构成,用五行(金木水火土)、阴阳来解释
八、法家
我不管你圣不圣人的,要是等圣人成为国君天下才能太平,我得等到什么时候去啊。
我有路子啊,我有治理国家的方法啊,听着做就行,普通人按照这套管理技巧,也能把国家管的挺好。
立法,告诉老百姓和各个环节,你们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然后就建立个国家组织去监督。贵族也别用什么道德来监督了,大家一视同仁,就是用刑用法,一起约束。
人本性就是邪恶,就得靠管理方法来管。
九、董仲舒,是阴阳家和儒家的mix
儒家part:你们都别吵吵人是善还是恶了,人是可以被教化的,政府国家就有这个职能。
列出来三纲五常,建立考试制度,儒家经典是考纲。
阴阳家part:人跟宇宙有密切联系,人间的政治过失会反映在自然灾害上
十、新道家(玄学)
虽然给我起名叫新道家,但实际上我觉得孔子比老庄牛逼。我用老庄的思想来解释儒家经典,我就是这么任性。
跟道家一样,强调我。同时还强调万物同等。
1、主理派
强调遵从理性而生。人活着要遵从自己的理性生活,不应该遵从什么风俗和道德。世界是变化的,你定的风俗和道德可能是过时的,我为啥要遵从啊,你过时你都不顺从自然,你啥也不是,我为啥要遵从啊,我就要顺应我的自然,我顺应了,我就是牛逼,我就是无为。
没有什么东西是创造出万物的,万物都是自己出现的,但不是说万物没有联系,是有密切联系的,因为一个东西能不能出现,出现成啥样,都是一定条件和环境的必然结果。
2、主情派
强调任从冲动而生。浪漫主义,人不风流枉少年,我不风流这辈子白活了。
风流在于精神层面的愉悦和满足,是超乎形象的快乐。我半夜想找个人玩,起来就去人家门口,到门口我又不想玩了,我就回来,我就是享受这个过程,就是潇洒就是浪,就是自在就是玩。
十一、禅宗
分南宗和北宗,南宗是主流。
南宗强调无、空。啥也没有。
是一个啥也不说的宗派,第一义不能说,说出来就就是第二义了。第一义不能教,就是得自己参透。啥时候顿悟,啥时候知道。顿悟完了之后,就会发现所有问题都不是问题了。
不用刻意修行,用无心去自然的做事,自然的生活就行。主要是不能有滞着,比如喜欢买漂亮衣服,是因为喜欢别人夸漂亮,这就是滞着。
无心,没有滞着这个不是一下子就能做到的,最开始要努力,积累到一定地步,就不需要努力了,目的就是要达到不需要努力的地步。
十二、新儒家
新儒家刚开始是对宇宙发生论感兴趣,周敦颐重新解释太极图,邵雍重新解释八卦,张载提出新概念【气】解释宇宙。
程颐和朱熹,是理学,程颢、陆九渊和王守仁,是心学。
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颐、程颢,在同一个时期,有交集。今天我跟你聊聊,明天你跟他聊聊,思想互相有些影响。
新儒家的最终目的是教人怎么成为儒家的圣人,也不知道儒家这群人为啥这么愿意教人成为圣人,可能是由于儒家创始人孔子是个老师,这一派就都想教别人点啥。
1、理学说怎么成为圣人呢?
自然界的规律是宇宙的心创造的,宇宙的心是啥呢,就是理。
承接了张载的【气】,认为宇宙除了气还有理。理是永恒的,理就是这个东西为啥是这个东西,气通过理凝聚在一起,就成了这个东西。每个东西里也都有成为这个东西的理,也有万物的理(太极)。人也是一样。
人要想成为圣人,就是要发现我们自身当中的太极。但是想一下子找到抽象的理,是不可能的,我们必须要从【格物】开始,从具体的物开始,从物里看出来理;
但是我们要知道,虽然我们在看物,但是心里必须得记着,我看物是为了见性(性即理)。——这就是【用敬】
至于说人性是善是恶,根本上是不区分的,人的理是一样的,但是因为不同的人会禀不同的气,气才决定一个人是善是恶。
2、心学说怎么成为圣人呢?
自然界的规律是人心创造的,我心就是宇宙。没有心就没有理。
我们跟宇宙是合一的,面对一件事情,我们会有一个自然反应,知道这件事是对的还是错的,这就是良知。
就本性而言,人人都可能成为圣人,都有这个潜能。
要想成为圣人,就是要把良知付诸实践,就是致良知